梁安琪冀加深珠澳合作發展 籲推進粵港澳發展進程
【特訊】隨著《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二00八至二0一二0)》(簡稱「綱要」)、《橫琴總體發展規劃》以及《關於推進與港澳更緊密合作的決定》等重要政策的頒佈實施,標誌著粵港澳合作進入到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目前,粵港澳合作已上升至國家戰略的層面。立法議員梁安琪認為,澳珠合作是本澳在參與區域合作過程中最為重要的課題。對此,特區政府在今年三月的施政報告中指出,將積極落實兩地政府達成的「基建對接、通關便利、產業合作、服務一體」的共識,加快珠澳同城化的發展步伐,全面提升珠澳合作層次。但對於「珠澳同城化」的發展模式,亦受到不少專家和學者的質疑。如: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曾於早前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佈會上指出,《綱要》要講的區域一體化是指珠三角九市的區域一體化,而在涉港、涉澳方面,則是加深粵港澳三地的合作,並沒有提「粵港澳三地的一體化」。
行政長官崔世安於六月主持新一屆特區經濟發展委員會首次全體會議時亦提出,珠澳合作有別於《綱要》中提到的珠三角九市的區域一體化和同城化。對此,有學者指出,由於澳門實行的是「一國兩制」政策,導致珠澳兩地在社會、政治、經濟體制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珠澳難以實行「一體化」或「同城化」。而「同城化」亦會削弱兩地制度差異的優勢性,使澳門「一國兩制」制度的優勢難以發揮,不利於雙方互補式發展。同時,不少學者亦指出,現時所提到的「粵港澳一體化」或「同城化」,應當只是追求經濟基礎、基建交通和民生領域上的融合。她認為,目前針對珠澳兩地是否走「同城化」發展模式存在著不少爭議,這亦為未來兩地展開良性合作及可持續發展帶來了一些不明朗因素。因此,兩地政府必須就珠澳兩地合作發展給予一個清晰的定位,若走「同城化」的發展模式,則應對「同城化」賦予具體的定義及合作的內容。這樣才能加強兩地政府之間的共識、加深兩地市民的認知,避免由於對發展模式的誤解,導致社會矛盾的激化。
同時,她亦指出,由於受自身條件所限,本澳長期以來都存在產業發展單一的問題。因此,積極參與同周邊地區的合作與交流,才是本澳可持續發展的突破口。梁安琪認為,《綱要》與《橫琴總體發展規劃》等政策的相繼出台,為本澳發展區域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定位及方針,澳門應把握這一有利發展機遇,充分展現「一國兩制」的優越性,推進與粵港之間的深層合作,透過分工合作,互補共贏,共建優質生活圈。梁安琪亦指出,積極參與區域合作項目是推進珠澳、粵澳合作發展的重要手段。隨著澳大橫琴校區和港珠澳大橋的建設,粵澳合作已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特別是日前特區政府公佈設立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籌備辦公室,由廣東省撥出橫琴地段建立產業園,澳門投放資金興建設施,產業園將建成國際中醫藥科技產業基地。無疑,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設立將成為繼澳大橫琴校區外粵澳合作發展的又一重要項目。而現已上交待中央批准的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亦必將為未來粵澳合作發展指明清晰的方向和道路。她認為,本澳在參與區域發展項目時,須加強與內地有關部門之間的交流溝通,如共同研究並制訂與橫琴開發及粵澳更緊密合作相匹配的人才培訓計劃,以及如何實現雙贏式的發展。特區政府亦對參與區域合作項目的本澳中小企進行資金及政策的扶持,為中小企創建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綱要》已明確將澳門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她指出,本澳在旅遊業發展中,亦應注重與粵港合作發展的空間,三地應共同開拓國際旅遊市場,加強旅遊合作及綜合配套服務,旅遊線路的設計應涵蓋三地的旅遊特色,結合本澳世界文化遺產的品牌效應和珠海「浪漫之城」的人文環境等,打造黃金線路,共建粵港澳國際旅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