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強:分析民意領導民意勿陷被動
2010年07月26日
【本報訊】「齊為澳門動腦筋──科學參與、邁向善治」座談會上,議員馮志強表示,現時,政府有被民粹牽着鼻子走的傾向,故政府必須從宏觀考慮問題,保持清醒頭腦。政府在諮詢民意或制訂政策過程中,不管採取何種辦法,在充分醞釀後,要有一個傾向性的意見,否則,所謂諮詢就會漫無目的,為諮詢而諮詢,或者諮詢會變成聲討會,政府就會陷入被動局面。
馮志強就走向善治提出3點意見。首先,應完善政府與民間社團的合作機制。澳門社團眾多,社團參與社會,是市民參與社會的一種表現。
正因如此,應該對政府和社團的自各職能有一個清晰定位,該政府做的,不能由社團代替;可由社團做的,政府也不必包攬下來;社團需要政府協助的,政府應在嚴格衡量後,該協助的要大力協助,對於提供了協助的,還要積極跟進,了解效果,掌握真實情況。
其次,政府要正確對待民意。要實現政府、市場與公民、社會的良性互動與合作,很大程度取決於如何對待民意。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兼聽則明」,但更主要的是要懂得分析民意,領導民意。政府必須從宏觀考慮問題,保持清醒的頭腦,合理的、符合全局利益的應該接納,反之要做好解釋說服工作。他指出:現在就有一種傾向,政府被所謂「民意」牽着鼻子走,這並不是真正的聽民意,而是民粹,一定要區分民意與民粹。一個被動的、短視的政府,也會是一個短命的政府。一個沒有強勢、沒有權威的政府,是很難有作為的。
倡創新社會管理體制
馮志強認為,諮詢民意或制訂政策,可以自下而上,也可以自上而下,對於政策性強、技術含量高的,應該是自上而下,然後再自下而上。
不管採取何種辦法,政府都應該心中有數,在充分醞釀後,要有一個傾向性的意見,否則,所謂諮詢就會漫無目的,為諮詢而諮詢,或者諮詢會變成聲討會,政府就會陷入被動的局面。有了傾向性意見,在諮詢過程中還應做好解釋工作。
無休止的諮詢,往往會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特別要注意處理好民主與集中的關係。
最後,政府要創新社會管理,提高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水平。服務是政府存在的理由,而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會管理過程,故政府要日益強化其社會服務職能。總之,要構建陽光政府邁向善治,就必須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整合社會管理資源,提高管理水平,要健全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真正實現政府與社會的良性互動,構建政府與社會關係的新模式,只有這樣,善治通道才能真正開通,才能通過樹立善治的理念,然後用善治的理念去構建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