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校負責人恐新公校吸走人資
何少金促訂教改藍圖
【本報消息】中華教育會理事長何少金表示,之前未聽聞當局有建新公校計劃,教委會最近一次會議,當局亦沒有提及。昨日有關消息曝光後,不少學校負責人反映憂慮新公校招聘引來人員流失衝擊,更質疑教育改革工作為何不在私校,在資源相對投放較少、操作更靈活的環境下推動。教育界希望當局推行教育革新工作前,結合本澳實際情況做好充分研究,制訂各界共識的藍圖,帶領本澳教育界朝同一目標進發。
教師流失不容忽視
何少金表示,之前未聽聞當局有計劃建新公校,只見教育部門早前透過報章刊登招聘新公校教師的廣告。昨日教青局負責人透過報章證實計劃屬實,即時有不少學校負責人反映擔心教學人員流失。雖然當局指本澳有數千名教師,新校招聘十多名教職不會影響整體教師隊伍。但私校的教學編排具前瞻性,例如現時八月已訂好至明年五、六月的教學和課時等安排,一旦有教師這個時候提出離職,即使暑假亦須開展招聘。而且教學工作並非“一個人填一個氹”,以離職教師執教六年級為例,聘回的是新教師,怎樣讓新教師執教?教師固然要適應,家長又是否放心?為此,學校教師隊伍必須重新大執位,抽調適當教師任教有關班級,以具規模的學校設幾十個班計,當中涉及的行政運作和協調工作量之大,足令多家學校的校長“心驚膽顫”,認為當局不應輕視當中的問題。
另外,隨着公職教師職程有望通過實施,公、私立學校教師薪酬差距越拉越大,“人望高處”人之常情,社會人資流動自由,教師跳槽無可厚非。然而,當局不能否認本澳私校支撑起本澳絕大部分的教育任務,希望教育當局在教師人資問題上與私校溝通協調,不應引起公、私校角力的局面。
私校教改省錢靈活
除人資問題,何少金指出,並非否定當局辦新公校的教育理念、辦學模式,只是計劃引起教育界疑問。教育界無論回歸前後,每年施政方針均提出希望當局制訂中、長期的教育規劃,讓本澳教育配合社會持續發展,必須有所規劃,帶領教育界朝目標進發,並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實施了的教育計劃必須檢討成效、跟進情況。當局今年在施政方針中稱會為本澳制定十年教育規劃藍圖之際,突然建新公校,並作為教育改革的領軍,教育界無不質疑當局有何實際調查、數據和研究支持此計劃、確保公帑運作得當。
本澳私校近年不斷試點教學,推動教育改革,為何當局不利用此,把相關資源投放到私校,相信資源投放可以較少、操作更靈活,也便於成功改革後,以點帶面,在衆多私校推行,避免制度與操作有別的兩者互相調適,提升教育改革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