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0人小區兩房一廳500呎
2010年08月04日
【本報訊】石排灣將被規劃為一個居住人口6萬人的全新生活小區,政府以適居性原則、生態優化原則,綜合效益原則、社區塑造原則、以及整體性與多樣性原則作為規劃的主要依據。在佔地面積約30萬平方米的石排灣新社區中,有22,000人口的公共房屋群,該公屋群昨日啟動平整工程,並預計明年第一、二季進行基礎設施與公屋主體建設,政府再三強調在2012年完成整個公屋項目的興建,而單位的設計以T2兩房一廳,面積約500方呎為主。
該公屋項目位於路環石排灣都市化規劃方案的規劃範圍,即路氹城以南,原為工業用地及石礦場,經發展後的石排灣將成為一個全新的生活小區,其中公屋項目分布在3個地段上,區內設置各項配套設施,包括:社會服務設施和生活設施、各種交通配套及綠化等,為區內居民提供優質的生活環境。
石排灣公共房屋規劃的初部方案,區內計劃在3個地段興建可以供應6800個單位的公共房屋,單位以T2兩房一廳為設計,面積約500方呎,估計人口為22,000人。
依據5大原則規劃
政府考慮到該區將成為一個生活小區,以及小區又位處於定位為澳門後花園的路環,因此,針對日後小區的居住人口特徵、居民生活需求、區內交通設施配置、路環的市肺定位和善用土地資源等因素,政府在調整該區規劃時,主要依據以下5大原則來作為規劃:
一、適居性原則:考慮各類居民生活的居住環境:衛生、安全、方便、舒適;二、生態優化原則:尊重保護自然與人文環境,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土地資源,節地、節能、節材、建設人與環境有機融合的可持續發展;三、綜合效益原則:合理地利用土地、資金、能源、勞力及材料,用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綜合效益,即取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四、社區塑造原則:在社區文化、社區教育、社區交往、社區治安等社區服務及保障方面強化社區功能;五、整體性與多樣性原則:城市發展層面的整體性、滿足居民各種需求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