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兩岸開通後,那麼兩岸四地可以發展什麼經濟角色?
1. 中國。它的經濟模式是勞動式,中國地大物博需要不同的人運作。若大家想嚮高薪職位,內地便適合新一代,因為新一代可以有的是知識、學識,在內地合作將會發展平衡。
2. 台灣。對於台灣開放港澳居民免簽證入境安排,可以發展自僱生意。以我所見台灣的失業率較中港澳為高,若在台灣設企、吸納當地居民參與市場就業。
3. 香港。對於自由經濟出入的地方,可建議發展消費回贈行業。這類特點是引進外國新科技產品,透過低稅進口,吸引本港居民、遊客購買;其次,回贈的是當購買產品,可以引進積分積累,可轉換貨品、現金收入。這種模式類似為網絡行業。
4. 澳門。除了博彩業為龍頭收入外,還可以引進慈善行業。戰前,雖然澳門未被戰火摧殘,但對外交通大部份封鎖。當時,澳門的生存有賴於慈善行業施予,當時鏡湖醫院、同善堂都贈醫施藥。今天,慈善機構都有派發白米、生油。除了博彩業和慈善業外,還可引進組合業,譬如姊妹城市提供土生產品,經澳門轉其他地方可有低稅優惠。中西文化音樂都是一種互動經濟交流,透過學生觀光、文化觀光、音樂觀光,形造不同觀光的旅客。嘗試與歐洲地方訂立工作假期計劃,一來給年輕人外出發展,二來可把外國文化、生產,帶進本澳加以改良增加經濟效應。善用兩岸三地機會,譬如吸引內地學生來澳大學就讀、台灣專才來澳發展、香港消費品引入遊客區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