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逝世四百周年 見證中西文化交流
利瑪竇銅像豎大三巴牌坊
【本報消息】為紀念利瑪竇逝世四百周年,民署於大三巴牌坊旁的聖保祿學院遺址設置“利瑪竇銅像”。民署管委會代主席李偉農相信,利瑪竇銅像將成為中、意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徵,及中西文化交流的見證。
利瑪竇銅像由民署轄下藝術博物館、澳門耶穌會及文化局聯手統籌製作,揭幕式於昨日上午十時舉行。民署管委會代主席李偉農、澳門教區主教黎鴻昇、意大利馬爾凱大區主席蔣·馬里奧·斯巴卡及耶穌會中華省會長詹德隆主禮。
李偉農致詞表示,澳門是十六、十七世紀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門戶,具特殊歷史地位。利瑪竇於一五八二年八月七日抵達澳門,展開其在華的傳教任務,帶來當時西方的文化、藝術、科學等方面豐富的知識與技術,促進“西學東漸”及“東學西漸”,影響深遠。
優化公共空間是民署一貫的工作責任,獲學術團體的支持,及多個部門人員的配合下設置利瑪竇銅像,旣表達了本澳對這位中西文化交流使者的敬意,也是優化大三巴公共空間的新舉措。李偉農相信銅像將成為中、意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徵,及中西文化交流的見證。
儀式上,利瑪竇學校自發組織一百二十多名中、小學生及教師到場協助迎賓、派發利瑪竇生平簡介,並與一衆嘉賓、參觀者見證銅像揭幕一刻,場面熱鬧。
利瑪竇銅像由澳門雕塑家黃家龍製作。銅像高二點二米,重近半噸,外形根據澳門耶穌會修士杜嘉豪的利瑪竇人像素描創作,衣飾為中國明朝士大夫服飾,右手執毛筆、左手提古籍,作思考狀,藉此凸顯利瑪竇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