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社區學習人論壇 澳門學習型組織學會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澳門社區學習人論壇 澳門學習型組織學會

澳門 社區學習 社會教育 讀書會 活動帶領人  社區營造 終身學習 工作坊 成人教育 社會 新聞 手工藝
 
首頁Latest images搜尋會員註冊登入
查看誰在線上
目前總共有 3 位使用者在線上 :: 0 位會員, 0 位隱形及 3 位訪客 :: 1個搜索引擎

沒有

最高線上人數記錄為 74 人 [ 記錄時間 :: 周四 10月 04, 2012 8:53 pm ]
版面
澳門圖書館地圖
社區學習活動帶領人論壇
社區學習活動帶領人 blog
澳門學習者群組

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
陽昇教育基金會
台灣社區通

台灣臺北市學習型城市網

大腦與行為
最新主題
» 澳門社團在社會趨向多元中轉型 陳溥森
澳門路環島考古潜質評估  Icon_minitime周三 2月 27, 2013 11:54 pm 由 fongkk

»  建龐大檢索網絡儲存整合珍貴史料 各界研啟“澳門記憶”工程
澳門路環島考古潜質評估  Icon_minitime周一 2月 25, 2013 12:35 pm 由 fongkk

» 澳門年輕人討“要愛”彩頭 登記結婚人數翻倍
澳門路環島考古潜質評估  Icon_minitime周二 1月 22, 2013 4:24 pm 由 rorolin

» 澳門與歐盟簽訂同聲傳譯合作協議
澳門路環島考古潜質評估  Icon_minitime周三 1月 09, 2013 6:00 pm 由 rorolin

» 澳門特區政府:噴射船撞浮標意外 暫未發現重傷
澳門路環島考古潜質評估  Icon_minitime周四 1月 03, 2013 12:33 pm 由 rorolin

» 2012,澳門政制發展邁大步
澳門路環島考古潜質評估  Icon_minitime周一 12月 31, 2012 12:42 pm 由 rorolin

» 澳門選舉産生12位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澳門路環島考古潜質評估  Icon_minitime周一 12月 17, 2012 4:01 pm 由 rorolin

» 獲批公積金提款社保今轉帳 獲批公積金提款社保今轉帳
澳門路環島考古潜質評估  Icon_minitime周二 11月 20, 2012 11:53 am 由 fongkk

»  賀一誠:交局監獄開支增幅驚人 議員促政府居安思危支出有度
澳門路環島考古潜質評估  Icon_minitime周二 11月 20, 2012 11:51 am 由 fongkk


 

 澳門路環島考古潜質評估

向下 
發表人內容
fongkk
Admin



文章數 : 14239
注冊日期 : 2009-07-25

澳門路環島考古潜質評估  Empty
發表主題: 澳門路環島考古潜質評估    澳門路環島考古潜質評估  Icon_minitime周五 8月 13, 2010 11:25 am

澳門路環島考古潜質評估


  【中文摘要】根據考古勘察、鑽探和試掘,在阿波秧和路環村兩個地點發現文物比較豐富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與香港南丫島榕樹灣同期遺址相比有許多共同點,除此以外,在遺址上層,還有青銅時代、晋代、唐代、宋代的文化遺物,内容豐富,考古潜質相當可觀。
  Abstract: According to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excavation,two Neolithic sites having rich cultural relics were found on Aboyang and Luhan village,they have many things in common with the Yung Shue Wan site on Lamma Island in Hong Kong,and not only this,there are rich ruins of Bronze Age,and Jin,Tang,Song dynasty on the upper decks,the archaeological potentian of those sites is considerable.
  
  
  1 前言
  
  澳門路環島的第一次考古調查在1972年展開,當時考古調查後確定路環島有五個考古地點,即竹灣,黑沙、九澳(現澳門水泥廠所在的海灣)、阿婆秧(舊稱黑沙北)和路環市區的譚公廟前地。
  
  路環島經歷了近三十年的發展,雖然很多地方的考古資源已一一被破壞,但2003年澳門藝術館陳炳輝先生發現阿婆秧的新石器時代的文物,證明路環島仍有很多地方保存大量史前和歷史時代的考古文物。路環島發展雖快,但島上仍然有70%以上的地方依舊保持原有地貌,故考古資源有大可能在這些未發展的地方保存下來。爲此,澳門藝術博物館構想以“遺址博物館”,即利用現場展示和就地保存兩種方法來保存和保護路環島上的史前考古遺址,於是該館在2006年 10月組織澳門、香港和廣州專家以實地調查、鑽探、考古試掘和地理資訊系統,調查路環島考古遺址和評估島上那裏有考古潜質。
  
  參與是項考古項目者有澳門藝術博物館陳炳輝先生、趙月紅小姐,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嶺南考古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張鎮洪教授(田野考古)、中山大學人類學係王宏副教授、中山大學地球科學係係主任鄭卓博士、廣州地理研究所譚惠忠高級工程師,香港環境資源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吳偉鴻和麥淑嫻博士。
  2 路環島地形,地質和歷史概況
  
  路環島原爲海島(圖1),1910年該島面積僅561平方公里;現因填海已與氹仔島相連,現在全島面積增加至807平方公里。路環島地貌以丘陵爲主,占總面積達80%,其次是山谷和海岸平地,占總面積152%,其餘的48%是緩坡地。該島最高的丘陵是塔石塘山,海拔1764米,是澳門特區最高的山峰。路環島基岩以花崗岩爲主,極少部分爲千糜岩。覆蓋花崗岩和千糜岩之上是基岩風化土、坡積土、河相冲積土和海相堆積物。
  
  在10,000多年前,全球氣候由泠而暖,冰川消融,全球海水上昇。在這個時期之前’路環島與氹仔、澳門、大橫琴、小橫琴原本相連,因海水上昇數十公尺,及至6,000至7,000年前,全球海平面昇高至現海平面,路環島遂與大陸分離。在6,000多年前,今天的珠海市和中山市是一些弧懸大海的海島,一如今天的珠海市的高欄列島。
  
  在地質搆造運動的影響下,澳門半島、氹仔島,乃至路環島山勢有北-東向和北-西向兩組:路環島的山勢大體上呈北-東向。〔1〕 路環島有六個河谷:路環市區東側的路環便村和平民村,石排水塘東側、九澳、阿婆秧、黑沙和竹灣。此六河谷之地表堆積屬於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早、中期的階地坡質和冲積物。河相冲積物覆蓋在基岩風化土、坡積土之上。
  
  據考證,路環市區原名“鹽竈灣”(鹽竈是生産海鹽的工具之一)。〔2〕路環市區的形成,大概與北宋海鹽生産有關。當時人們已在路環島煮海爲鹽。其後,南宋朝廷在中國沿海設立26個鹽場,其中一個設於香山縣沿海,名爲“香山鹽場”。星移物轉,自明代起,隨着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海岸線不斷向南推栘,珠江三角洲海水含鹽量日漸減少,路環島鹽業終於在清代中期(十八世紀中期)結束。
  
  公元十五世紀未至十六紀初,即明代萬曆年間,路環市區已經建立。路環島現存共有七所廟宇,均建於於清代,這並不是説明代晚期島上沒有廟宇,只不過可能毀於遷界。島上現存最早廟宇是路環市區民國馬路的天後廟,建於1677年;最晚修建的廟宇是黑沙村洪聖廟(俗稱大王廟),建於1902年。
  
  公元1685年,中國開放五個口岸對外通商,澳門經濟因此在十七世紀晚期至十八世紀相當不錯。其時來澳商船日多,“十字門”是路環島、氹仔島與大、小橫琴島之間的水道,乃當時歐洲商船出入澳門必經水道,〔3〕故同期海圖己多經標出路環島。〔4〕在1730年和1751年,在中國出版的文獻和地圖;以及1780年至1855年英國人、德國人和葡萄牙人繪制海圖裏,均稱路環島爲“九澳”(Caho,Co-ow,Ko-ho)或“阿婆尾” (Apomee,Apomui,Apomi)(圖2,圖3)。“路環島”(lha de C010ane)一名始見於1903年葡萄牙出版的〈澳門外港水文圖〉。 Coloane是由“過路環”拼寫而來的,並一直沿用至今。〔5〕
  
  3 考古潜質的研究方法
  
  31 潜質地點研判
  
  在考古田野工作之前,先進行桌面研究。搜集路環島考古、歷史、地質和地史等背景資料,輔以近數十年來的土地利用化、微地形、航空照片、舊地圖、舊照片、地質圖等,確定田野考古工作地點和研判有考古潜質的地點。此外,爲地理資訊系統搜集基本資料,以利建立考古潜質評估的數據庫。
  4 潜質評估的準則
  
  地理資訊系統用於考古潜質價值評估主要運用兩種方法:“變數評分法”〔6〕和統計學的“回歸分析法”。考古遺址的選址與遺址的三大因素群有關。
  
  這三大因素群包括:
  
  1.自然環境(地形、座向、緯度、盛行風風向、泥土、植被);
  
  2.自然資源(水,食物、礦物);
  
  3.交通網絡(與其他人類聚落的距離,與自然資源地的距離)位置。
  
  變數評分法適合於選址因素的鑑别:回歸分析法適合於兩個變數之間的相關關係的研究:例如水源與遺址位置的相關關係。選址由是人們權衡多因素的輕重而決定’究竟那一個因素群比較重要?若以回歸分析法研究因素群的相對重要程度而由此判斷在選址過程,那一個因素群最爲重要,這是目前應用在考古學的統計學方法中比較難於處理的。
  
  因此,選擇使用評估考古潜質的方法的兩個原則爲:簡單和可行,因此選用了變數評分法。變數評分法的應用很廣泛,例如“香港都市氣候圖”研究計畫中也使用變數評分法制作香港都市熱島位置和通風不良地區分佈地圖〔7〕。在國外也廣泛應用在文化資源管理上,例如柬埔寨吳哥窟遺址考古價值評估、加拿大落磯山班福國家公園的考古潜質研究、英國阿維伯裏原始石環及附近相關遺址的考古價值評估等。
  
  研究那些地貌和地點具有考古潜質的方法是分析相同和相同的緯度地區的已知考古遺址,從各已知考古遺址中分析出共同環境因素,然後以這些因素缺失與否爲標準,分析研究區內的有潜質的地貌,判斷研究區域考古潜質的高低程度。
  
  現以七個環境因素(相應爲七個數據圖層)作爲研判考古潜質的標準。各個因素並不是等量地影響考古遺址的位置,所以,需要給予每一個因素相對重要性的分數。〔8〕 這七個因素的選擇標準和分數定級標準是參考國外同類的研究和珠江口岸一帶海岸遺址的地理因素。一般用於評估考古潜質的因素有地形、地面高程、坡向、山坡傾度、土地利用、水文、地面暴露的文物數量和類别等。若將七個因素制成成七個圖層,然後套疊,將每個圖層數值相加,數值愈高表示潜質愈高,就可以繪出考古潜質數值分佈圖。分數愈高表示考古潜質愈高。這七個因素的分數值按其重要性分配如下(表1):
  
  
  考古潜質以量化進行,潜質按分數多寡分爲四級:0-2分爲無考古潜質:2至6爲低潜質:6-8爲中潜質;8-12分爲高潜質。
  
  5 潜質評估的方法
  
  在具體操作方面,建立考古潜質預測模型之工作步驟:
  
  1.利用1/1000數碼地形圖建立“空間數據圖層”;
  
  2.搜集地形、地質、水文、植被、土壤、山坡傾度、土地利用、地下設施、發展和交通規畫等資料,用AutoCAD進行數碼化,再用ArcGIS(Artview 8.X)建立“屬性數據圖層”和進行空間分析:
  
  3.分析相同地理區域考古遺址分佈的環境因子:
  
  4.給予各環境因子不同的數值;
  
  5.套叠各屬性數據圖層。將每個圖層數值相加,數值愈高表示潜質愈。這是以分數值的高低研判不利用地點的考古潜質,再以ArcGIS製作預測模型;
  
  6.考古潜質的預測結果與是次考古勘察、鑽探和試掘所得的資料比較,判别其準確性。
  
  6 路環島各區考古潜質的評估結果
  
  “遺址域”(CatChment area)的定義是指一個考古遺址的自然資源供應的核心範圍。這個核心範圍在平原,山谷、河谷的畫定是從居住地徒行往返自然資源地點的直線距離,一般以往返兩小時爲上界,即一般的遺址域範圍直徑5公里。考古潜質評估有利於資源域的畫定,而資源域的畫定對管理考古遺址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61 九澳
  
  九澳的地貌主要有海岸、岬角和河谷地貌三大類。九澳海岸和岬角地貌的有考古潜質是無和低,主要原因是這兩種地貌都缺乏海岸沙堤、山坡階地;方向爲北向,在冬季容易受北風和東北風影響,船隻不易停泊,此外,淡水水源在100米以外的地方。加上近年的發展和修建發電廠,有潜質的地方也被破壞了。
  
  九澳河谷的地形有河谷平原和河谷的緩坡。九澳河谷有兩種古地貌,山坡和河谷平原,前者屬於有考古潜質的地方;後者屬於低考古潜質地區。中考古潜質的地方集中在河谷東西兩側的山坡上,東側山坡的小階地是今天九澳村所在地。另外,河谷中央的小山崗的北部也是中考古潜質的地方,這裏同樣是現在村落的所在地,可見現代自然村落的選址,與2,000至3,000年前先民生活和居住的地點幾乎是重叠的。
  
  潜質高低的原因與九澳的古環境有關。根據考古鑽探資料顯示這河谷平原以前是濕地/沼澤/瀉湖。在九澳河谷平原埋積了兩層厚4公尺以上的灰白色河相沙礫和灰黑色淤泥(泥炭)。九澳河谷的漁塘翻土不是灰白色沙礫,就是和灰黑色淤泥。魚塘一般深約4米。這些堆積是在6,000年前之後,河谷有大量冲積物而形成。灰白色砂礫反映湍急的河流冲質物;灰黑色淤泥反映是靜水或漫水的沉積。
  
  當海岸綫到達現在海平原之後,並進入溫暖期,降雨量大量增加,河谷排水不易,大量河水冲積形成一層灰白色河相砂礫。在沼澤/濕地/瀉湖的動植物資源豐富,其周邊的緩坡自然就是高考古潜質地方。
  
  62 阿婆秧遺址
  
  在20多年前,阿婆秧遺址原是一個小河谷,河谷中央的地面高程72米。河谷兩側有小階地。因爲興建威斯汀酒店,河谷和小階地已經填平。現在只保留有一處小階地沒有被破壞,這裏是這一次考古調查式試掘的地方。考古潜質評估結果表明阿婆秧遺址的山坡前緣的小階地是考古潜質高的地方。
  
  63 大王朝遺址和黑沙遺址
  
  以微地形言,大王廟遺址和黑沙遺址同屬一個地理小區。黑沙遺址的範圍是黑沙公園;大王廟遺址是黑沙公園以外的地方,包括現在的露天貨場和黑沙村一帶的小平原和山坡。
  
  大王廟遺址和黑沙遺址有四個地貌:新沙堤、古沙堤、瀉湖平原、山坡。根據考古潜質評估,大王廟遺址和黑沙遺址的高考古潜質的地方是古沙堤和山前緩坡和階地。黑沙遺址歷次考古工作顯示古沙堤是高考古潜質高的地方。這一次考古鑽探和試掘也證明大王廟和黑沙遺址的古沙堤是高考古潜質的地方。大王廟遺址山前緩坡的考古地表勘察發現了宋、明、清代的青瓷和青花瓷片,證明緩坡是一處中考古潜質的地方。
  
  64 竹灣
  
  竹灣沒有古沙堤,也沒有山前緩坡,更沒有小平地。以地貌言,竹灣是一處低考古潜質的地方。近二、三十年的發展更大規模改變原地貌,縱使有考古潜質的地方,已經被嚴重的破壞。根據考古潜質評估,竹灣唯一有中考古潜質的地方是緊靠泳池的天主教會宿營營地的足球場。竹灣其他地方的是考古潜質評爲低至沒有。
  
  65 路環村遺址
  
  路環村遺址的範圍包括路環市區、路環便村和平民村三個地方。路環村遺址的地貌有六類,自海而山,順次序爲新沙堤、古沙堤、瀉湖平原、小山崗、山坡階地、山前緩坡。新沙堤和古沙堤是現在路環市區的所在地。小山崗是打纜街、瑪大肋納安老院的所在。瀉湖平原是路環便村和平民村的農田、漁塘的所在地。山坡階地是信義墳場,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的所在地。山前緩坡是澳門監獄的所在地,這一種地貌格局一如香港和珠海的海灣遺址。根據考古潜質評估,高考古潜質的地方是古沙堤的後緣、山谷小山谷的南坡和面對著路環山谷的階地。
  
  路環村遺址高考古潜質的地貌有古沙堤和山前階地,前者爲現在的路環市區,範圍西起中街,東至船鋪街和情人巷,地表高程35至54米。後者西起天後廟平臺,東至信義墳場,地表高程68至12公尺。在路環市區船人街北面有山坡階地,現已平整爲警察學校,地面高程169至171米。
  
  大王廟遺址,黑沙遺址和路環村遺址干瀉湖平原著遍存在一層灰白色砂礫、深灰色淤泥(泥炭)層,與全新世氣候溫暖期有關。珠海在7,500至 10,000年前,年平均溫比現在低4℃,其後氣溫上昇,從7,500年開始轉爲溫暖,年平均溫2224℃。其中有兩個時期珠海的氣候比現在高2℃,即 3,400年前4,500年前(第一溫暖期)和1,600至2,500年前〔9〕,(第二溫暖期)。這兩個時期降雨量增加,冲積形成干瀉湖平原的灰白色砂礫層和深灰色淤泥(泥炭)層。在這個時期裏,大王廟遺址、黑沙遺址和路環村遺址有瀉湖或濕地。當時的自然環境裏,瀉湖或濕地是一個有很多生物資源的地方,瀉湖和濕地邊緣的山坡前緣的小階地是理想的人類居停之處。
  
  7 實地驗证
  
  驗证考古潜質的方法是實地勘察,鑽探和試掘。鑽探和試掘在九岬角九澳,阿婆秧(圖4)、大王廟(圖5、6)、黑沙、路環市區,路環便村和平民村共八個地點進行(圖7~10)。現以路環村遺址爲例,説明實地驗证地理資訊系統的考古潜質評估的可行性。
  
  71 路環村遺址實地驗证的結果
  
  路環市區西面臨海,東倚小山丘,有兩個小冲積平原在小山崗的南和北面,這兩個小平原在古代應是瀉湖。這裏是一處典型的海灣沙堤遺址的地貌,與珠海、深圳和香港的海灣沙堤遺址無異。
  
  路環市區地面覆蓋地磚,水泥和修建大量房屋,地表采集無法發現文物。但根據地面起伏、地形走勢、地面高程和對比珠海、深圳和香港的海灣沙堤遺址的地形特點,研判路環市區建於古沙堤之上(表2)。以地貌論,與路環市區最爲類似的海灣遺址是香港南丫島榕樹灣〔10〕。路環市區建和榕樹灣遺址有五點相同:
  
  1.位於海島之上;
  
  2.海灣向西;
  
  3.沿岸有冲積平原;
  
  4.有小山崗分隔南、北冲積平原;
  
  5.現代聚落建築在古沙堤之上。
  
  南丫島榕樹灣遺址的考古遺存分佈於古沙堤、冲積平原邊的緩坡地和小山崗。榕樹灣遺址曾發現貝殻層。榕樹灣遺址文化層序有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晉代、唐代、末代。
  
  1972香港考古學會在路環市區南端地表采集,“在房舍之後,在面對大沙灘的一條未鋪路面,由南連接市區的路上”,發現了繩紋夾沙陶、曲尺方格紋硬陶片、殘石英環、玉髓質石片刮削器。1973年《香港考古學會會刊》第五卷的報告説這是一件石片刮削器,它的製作技術可能早於新石器時代〔11〕。
  
  鑽探結果
  
  根據路環市區微地貌、地表高程和對比香港南丫島榕樹灣、屯門龍鼓灘遺址的地形特點,路環市區是建築在古沙堤之上。路環市區沒有自然地面,無法表採發現文物。在兩個點打了AH40和AH41鑽孔,AH40孔在船鋪街龢民國巷交界的舊屋地;AH41孔在船鋪街和菜園巷交界。選擇這兩個點的根據是這裏路環市區古沙堤的南端,有利於確定古沙堤的南界和東界。
  
  鑽孔前需要挖一個小方以清理填土,在填土(0至-53cm)之下的堆積組成物質是細沙,屬於古沙堤組成物質。AH40孔發現了兩個文化層:明清和新石器晚期。在AH40孔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晚陶片,有幾何印紋夾砂陶和繩紋陶片。
  
  試掘探方地層、文物和年代
  
  在地表勘察,地表地質研判和對比同類地貌的海岸遺址的基礎上,假設路環市區是建築在古沙堤之上。爲證明這個假設,在路環市區的船埔街龢民國巷夾角位置的舊屋地打了AH40和AH41號號鑽孔和開挖一個15米×2米的小探方,其編號爲CL TPla。CL TPla位於澳門路環島路環村船鋪前地之空地,爲一北偏東38°、2×15米之探方。
  
  探方CL TPla的自然地層自上而下分爲8層。這8層以土質可概括爲爲4層填土層細沙層粗沙層砂礫層;以土質和文物劃分,則可分爲三個文化層,自上而下爲明清文化層、青銅早期(西周時期)和新石器晚期。明清文化層的土色爲黑愒色,青銅早期和新石器文化層的土色爲黃褐色。
  
  明清文化層出土大量青花瓷和醬釉陶器碎片,青銅時代文化層出土繩紋、素面夾砂陶、三角迴旋紋的夾砂陶片和方格突點紋硬陶片。新石器晚期和中期文化層出土泥質紅陶。L4出土的文物呈平面分佈,石質文物有石英石片、硅質凝灰岩質和有磨痕的礫石。文化層埋深度從-70Cm開始,至-130Cm結束。
  8 結論
  
  使用地理資訊系統來進行桌上(室内)研判考古潜質地點的位置,是近十年來常用的新方法,它普遍應用於文化遺産的規劃和管理上。運用這個方法既可以省時間、省金錢、叉可以用圖象表示考古敏感的區域。在資訊和預測影響的處理速度上,只要一天,就可以得到研究區內的考古潜質評價的資料和預測影響的程度。通過實地鑽探和試掘,就可驗证桌上考古潜質的有效性。
  
  是次桌上室内考古地理資訊系統的評估,結合實地鑽探和試掘,發現了路環村遺址的高考古潜質地點是在山坡前緣的小階地和與海岸線平利的古沙堤上。
  
  囿於條件的限制,無法在山坡的小階地上進行實地鑽探和試掘,所以在2007年2月份,在這些階地上沒有發現新石器和青銅時代的考古遺存。但是,對比香港同類的海岸地貌……後海灣(深圳灣)西岸的海岸山坡的小階地,相信路環村山坡的小階地上應該有考古遺存的。
  
  (本文的完成感謝澳門藝術博物館陳炳輝先生和趙月紅小姐提供資料和協助)
回頂端 向下
 
澳門路環島考古潜質評估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澳門社區學習人論壇 澳門學習型組織學會 :: 澳門_學習素材 :: 澳門學-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