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時事評論員重提伶仃洋灣區概念
【記者陳藝珠海報導】由珠海社科聯、中信地產合辦的「紀念珠海經濟特區三十周年城市發展高峰論壇」昨日在珠海紅樹灣舉行。澳門時事評論員鄭國強在論壇中發表演講時,再次提出伶仃洋灣區的概念。其認為,參照美國三藩市灣區,伶仃洋灣區從地理環境、歷史淵源、社會條件、多元文化、IT產業及創意產業趨勢等關聯度,都有可比之處。
二00九年國務院批准《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把粵港澳合作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這份發展綱領指導性文件,「以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惠州和肇慶市為主體,輻射泛珠江三角洲區域,並將與港澳緊密合作的相關內容納入規劃。」粵港澳合作框架協定簽署後,有制度保證,變成了實際的合作內容。《綱要》力促構建開放合作新格局:「進一步發揮『視窗』作用,以粵港澳合作、泛珠江三角洲區域合作、中國 ——東盟合作為重要平台,大力推進對內對外開放,全面加強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經貿關係,積極主動參與國際分工,率先建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高水準的開放型經濟新格局。」此外,《綱要》有關「推進與港澳更緊密合作」一段論述中提出:「本著互惠互補的原則,加強與港澳的協調合作,充分發揮彼此的優勢,……支持共同規劃實施環珠江口地區的『灣區』重點行動計劃」。「灣區」的概念,由此進入廿一世紀中國沿海規劃的國家藍圖。
最近,廣東省政府公佈《珠江三角洲城鄉規劃一體化規劃(二00九——二0二0年)》,提出廣東要攜手港澳共建「宜居灣區」,打造新型發展模式示範區,攜領區域一體化,同時將在灣區規劃建設若干「粵港澳合作創新區」。《珠三角一體化規劃》提出要憑藉環珠江口灣區的核心區位以及資源基礎、交通條件優勢,將其打造為創新基地、服務中樞、生態核心和多元文化融合之區。攜手港澳通過體制機制和發展模式創新,將灣區作為落實CEPA、深化粵港澳合作及珠三角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示範區。
早在二00五年十一月,澳門時事評論員鄭國強曾發表《一國兩制、泛珠合作與橫琴開發》的論文,首次提出伶仃洋灣區概念。其認為,參照美國三藩市灣區,伶仃洋灣區從地理環境、歷史淵源、社會條件、多元文化、IT產業及創意產業趨勢等關聯度,都有可比之處。其當時基於一種文化論述,提出「打造伶仃洋成中國灣區」。
鄭國強指出,在珠江口地區建設堪比美國灣區的伶仃洋中國灣區,這是在中國和平崛起時代的歷史回歸,是中華振興擁抱海洋文明的新世紀再出發。借助「一國兩制」良好實踐經驗的港澳所在伶仃洋,打造成中國灣區,以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資訊全球化區域競爭的國際新形勢。伶仃洋中國灣區的策略,不但可以擺平港、穗地區龍頭之爭,還有利化解長三角上海與珠三角香港誰是中國金融龍頭之爭。尤其是面對南海的可能紛爭,南海利益成為中國高度關注的國家核心利益新格局,更需要利用兩制優勢和經驗,國際融資手段開發伶仃洋灣區海島,以探索在符合國際海洋法條件下,容許民間資金和引進國際資金開發中國灣區海島的新經驗。
鄭國強表示,珠、澳之間,一國兩制,一河兩岸、一關兩隔。同區不同城,連體不連心,倘若面和心不和,互相虛耗,便可能成為地區合作的包袱,妨礙整個地區的發展。但無論如何,利用港澳的財富效應,正好有助於推動珠三角的投資合作。珠江口地區應爭取儘量利用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澳門的國際博彩中心,吸引世界資金有利融資機會和先進營運模式,全力加速珠三角的發展,打造灣區國際大都會。
橫琴對於澳門,猶如浦東之對於上海,是一個少不得的發展補充空間。橫琴新區定位「一國兩制」的交會點和「內外輻射」接合部,實行制度創新行,政機構參照港澳,是共融一國兩制優點於一身的「第三制」開發實踐新區。體制創新,是橫琴開發成功的前題。有利「一河兩岸,共同發展」的整個區域的同一空間求得新的進步。珠港澳共建國際大都會的同時,進而與廣州佛山地合作,共建伶仃洋灣區成為具有綜合競爭力,參與國際競爭的超級城市群。港珠澳大橋通車的第一個十年是個關鍵,應要好好把握時機,作好前期論證準備。
鄭國強認為,香港深圳之間、澳門珠海之間要打破人為障礙,制度創新,以便發揮「同城效應」,建立起優勢互補的合作關係,讓兩個政治特區、兩個經濟特區,率先合力投入「伶仃洋灣區」開發,可以充份利用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澳門作為世界休閒產業中心賭業經營成功的集資便利功能,引進國際資金,開發珠江口萬山群島、擔杆列島等有條件海島成為世界級的渡假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