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僱員工資偏低礙社會公平
2010年08月20日
【本報訊】日前,工聯總會「最低工資立法研究課題組」就最低工資立法問題訪問理工學院曾忠祿教授。曾忠祿指出:目前大中華地區,內地、台灣和香港都有了最低工資立法,只有澳門還沒有,因此,有必要跟進這種趨勢。澳門勞動報酬佔GDP比重偏低,政府可多做一些工作,在財富分配方面讓居民合理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目前最低工資立法正合時機。
曾忠祿接受工聯總會副秘書長李振宇、公關活動科主任謝蓮秀的訪問時指出:根據聯合國的資料,2008年澳門已成為亞洲人均GDP最高的地區。資料顯示澳門為41,426美元,香港為30,872美元,日本為38,577美元,韓國為 12,926美元,新加坡為39,423美元,台灣為17,507美元。從人均GDP看,澳門早已進入發達經濟體的行列。
另據國外資料,勞動報酬佔GDP的比重一般在40%至60%之間。美國和歐洲等發達國家,勞動報酬一般佔60%左右;拉丁美洲、中東和北非都在 40%左右,而澳門僅為28.8%(2008年數據),比重在世界卻是偏低的。即使與亞洲鄰居相比,情況亦沒有改變︰2008年香港的勞動報酬佔GDP的比重為49.1%,台灣為46.6%,新加坡為46.4%,日本為52.2%,內地為41.4%。澳門的比重僅相當於台灣和新加坡的62%,香港的 59%,日本的55.2%(表1)。
曾忠祿表示,如果以澳門回歸這10年以來的資料比較,澳門勞動報酬佔GDP的比重隨着經濟增長而呈現下降趨勢。1999年,澳門GDP中勞動報酬所佔的比重為38%,2008年僅為29%,相當於1999年的76%(圖1)。與澳門具有可比性的香港,1997年回歸的時候,勞動報酬佔GDP的比重為 50.5%,2008年則為52.4%,顯示香港的勞動報酬所佔的比重略有上升,而澳門則沒有。
曾忠祿指出:在發達國家,勞動報酬同GDP的增長基本保持同步增長趨勢。香港和新加坡的資料都顯示這種趨勢。而澳門勞動報酬佔GDP的比重卻下降,顯示澳門勞動報酬的增長沒有與經濟發展同步,兩者差距呈擴大趨勢(圖2)。
正因此,曾忠祿認為政府可多做一些工作,在財富分配方面讓居民合理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他表示,勞動報酬在GDP中的比重,直接關係社會公平和社會和諧,認為可以以世界上人均GDP同澳門接近的國家相關最低工資水平的規定,作為澳門制訂最低工資標準的參考依據。(表2)
《二零一零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表示,政府致力促使居民「更合理,持續性地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在關注民生和改善民生中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為此,課題組認為,回歸後賭權開放帶來的經濟高速發展,的確為澳門開創了主要生源,但負面的影響也日益浮現。既然澳門僱員勞動報酬在GDP中所佔比重偏低的問題一直存在,負責任的政府更需綜合思考,積極研究和推動透過立法途徑協助受影響的弱勢僱員,保障他們的就業權和收入權,如此才能緩解社會矛盾,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