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情未了)動畫絕非小兒科
高 域
動畫絕非小兒科
每年遊台灣,有兩個指定動作,一是到誠品入貨,二是看IMAX巨幕電影。今年添加新節目,去台北市美術館欣賞“彼思動畫二十年”展覽。
甫進入美術館大堂,簡直嚇了一跳,近千人排隊入場,多為後生仔女,個個安份守己,不乘機打尖。這時立即想到,台北眞是個文化城市,竟有如此多人自掏腰包購票看展覽,表現文明,排隊文化濃厚,完全把澳門比下去。
貴為全球動畫班霸的彼思公司,今次搞巡迴展覽,不重於賣廣吿,讓人探求動畫奧秘才是宗旨。特別欣賞展覽前言中的幾句說話:不論電腦科技如何精進,更不論在動畫領域中創造多少不可能,我們從不揚棄繪畫與雕塑等傳統藝術。
確實,很多人以為電腦動畫僅僅是按下鍵盤、移下滑鼠的工作,純屬科技產物,但展覽有力地否定這些誤解,指出電腦動畫是綜合藝術,每一角色造型、背景、色彩等,都先透過素描、彩繪、拼貼、雕塑等形式表現出來,再經過反覆觀察、討論、思考、修正而成。印象最深是來自《海底奇兵》的一幅鯊魚炭筆畫,畫工之細緻、古典感之美、逼眞之程度,都令人目瞪口呆。
展覽中,《超人特工隊》的一幅拼貼圖,將超人一家四口用剪紙拼合一起,原來綜合了二次大戰後冷戰時期的科幻風格,以及蘇俄結構主義的美學風格;《怪獸公司》中的辦公室設計草圖,感覺冰冷而具機械性,其實參考了美國資本主義擴張時期建築學上的國際主義風格。沒有這些文字解說,還以為是憑空想像的設計。動畫源於藝術、動畫是藝術品,再不是空話。
全場最有趣,莫過於展示了卡通人物從雛型到製成品的變化過程。例如《反斗奇兵》的巴斯光年原型,竟是又肥又矮的傻佬樣,毫不威風;又如《超人特工隊》的衣夫人造型變化,經過了千山萬水才修改出來;《太空奇兵·威E》中的機械人主角,最初是三尖八角的奇特形象,最終返璞歸眞,回復簡單線條的設計。看完這部分後,審美觀的高低分別,全然體現出來。
整個展覽猶如生動靈活的課堂,讓人認識到製作一齣動畫,涉及複雜艱辛的細節、各門各派的學問、日積月累的創意思維,過程絕不比眞人電影簡單。動畫絕非小兒科,再次得到證實。
高 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