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呼籲截住人流 否則珠海只是過道
【記者陳藝珠海報導】繼七月三十一日「中信地產二0一0珠江西岸城市系列論壇」第一場,專家提出「珠海決勝未來在於航空產業與海洋產業」論斷引發粵港澳廣泛關注外,八月十八日,「中信地產二0一0珠江西岸城市系列論壇之城市運營與打造珠港澳國際大都會區」又現場引爆了「搬遷珠海漁女」、「不可盲目複製造城運動」等眾多熱門話題。更有權威專家提出大膽設想,港珠澳大橋珠海人工島的面積要趁勢再擴大十倍,達到二十平方公里,在珠海東門口南門口打造「珠海版」天津濱海新區。
焦點一:「港珠澳一小時大都會圈」將成為全國最有競爭力的增長極之一。
廣東早期圈地「造城運動」模式不可複製——橫琴開發、港珠澳大橋的建成、珠三角交通環網的打造,粵港澳將呈現什麼樣的城市群發展新格局?粵港澳三地的重量級專家專家們預測粵港澳將形成「一小時國際大都會區」。「港珠澳一小時大都會圈」將成為全國最有競爭力的增長極之一。但廣東早期圈地「造城運動」的城市運營模式不可複製。
論壇中,不少專家對於粵港澳的走向進行探討。專家們認為,未來通過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大珠三角將實現城際一小時交通圈。在城市區域經濟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粵港澳必然加速融合,實現人流、物流、資訊流、資金流等要素的自由流動,這個時候,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再加上港珠澳大橋所形成的交通環網,更將催生粵港澳形成「一小時國際大都會區」。
構建珠港澳國際大都會區珠海如何提高城市化水準和城市品位?如何有效運營城市?對此,有人認為不仿可以借鑒廣州城市運營的模式,由「巨無霸」地產商發起造城運動,一來緩解珠海財政不足造城乏力的被動,二是可以實施土地整體統籌開發提高區域城市價值。但更多的專家認為,由開發商來運營城市統籌資源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方式,但是珠海不值得複製廣東早期圈地「造城運動」模式。
「廣州有些超大型的樓盤、造城項目建築氣魄無比宏大但晚上則一片黑燈瞎火,這其實是對土地資源的浪費」原廣東省房協副會長、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魏清泉認為「構建珠港澳國際大都會區不可複製廣東早期圈地造城運動,粗放型的造城是對城市資源的浪費」。他還分析,今年廣東省下達珠海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為九百八十三公頃,其中橫琴佔了八百四十公頃,其餘各區僅有一百四十三公頃,建設用地不足,而今後這種趨勢還將繼續延續,因此如何以城市運營的眼光來運營單個地產或基礎設施專案也是主流開發的方式。
中信華南(集團)珠海有限公司董事長曹永勝也對此深有同感。他認為,城市化要科學考量城市空間,切忌「盲目擴張,竭澤而漁之」。珠海雖然經濟總量不大,產業發展總體水準並不高,但並非「土地富翁」。城市功能的完善不是完全依靠規模擴張來完成,而是要能為市民提供一個能從自我空間自然過渡到公共空間的高效城市規劃。因而城市運營不能搞粗放型而是在集約的原則下精細化耕耘。
焦點二: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面積要趁勢擴大十倍達到二十平方公里,三地學者提出大膽設想再造「第二情侶路」打造「珠海版」「天津濱海新區」——粵港澳三地專家在論壇上提出了讓人「眼前一亮」的奇想——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面積要趁勢擴大十倍達到二十平方公里,再造「第二情侶路」,打造 「珠海版」「天津濱海新區」,謀求獨特的「灣區經濟」。
談到構建珠港澳國際大都會區,參與論壇的專家們一致認為,港珠澳大橋是打造粵港澳國際大都會區的重要因素。但如果截不住人流大橋就是珠海的過道。
專家們向媒體透露,大橋建成後,陸上直通港澳,同時成為向粵西甚至整個大西南的重要通道,而拱北就成了這個重要通道的橋頭堡,也成了珠海的「東大門」。由於此前珠海方面擔憂拱北成為一個「貨櫃車通道」,因而大橋設置了一個地下隧道直通南屏,也就是意味著每年幾千萬的車流量繞過拱北了。因而珠海必須千方百計截住人流、資訊流和資金流。事實上,大橋建成後,香港到澳門、澳門到香港直接打通了,如果珠海不能把人流截流下來,那龐大的人流就將不經過珠海而是直接在港澳之間往返。但問題是,拱北端現有的文化設施和商務設施不足,很難吸引大橋所帶來的人流。
廣州市政府決策諮詢委員、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鄭天祥就前述問題提出大膽設想。在大橋人工島和第一情侶路之間打造第二條情侶路,形成一個中央文化商務區。如何打造呢,可以搞十大文化建築,比如大劇院、體育館和海洋館以及會展中心等等。同時將珠海的城市標誌珠海漁女搬遷到港珠澳大橋的橋頭,珠海漁女必然像美國的自由女神像引人關注。事實上,丹麥的城市標誌魚美人也因為配合城市的發展進行了兩次搬遷,當然為了城市標誌更為明顯和耀眼,可以將珠海漁女再加高加寬,同時抬高漁女基座。為了更直接的截住人流,建議直接在大橋的橋頭建立像香港灣仔一樣的頗具國際氣魄的會展中心。與此同時,大橋的地下隧道也直接通到橫琴,通過珠海漁女等景點的吸引,會展業旅遊業對人流的聚集、橫琴的長隆動物園海洋館、石博園、珠海漁女等沿線的景區景點也能有效連接起來,也盤活了整個休閒產業和旅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