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巿民之言)借鑑台灣經驗創澳門品牌
2010年08月26日
雖然澳門是一個「以賭立市」的地方,但據了解,世博會澳門館的短片介紹中,連少許有關博彩業的資訊都沒有,可見,儘管澳門「東方拉斯維加斯」的名頭甚響,在正式的或者官方場合中,澳門政府對博彩業仍是諱莫如深。一直以來,澳門政府在對外的宣傳活動上,甚少使用有關博彩業的素材,來來去去都離不開土風舞、武術及大賽車等幾道板斧,相信下周由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帶隊參加的「台北.澳門周」活動,也跳不出這個框框。
張裕的訪台意義重大,除了是特區成立以來最高層官員訪問台灣,也開宗明義要參考當地文化創意產業、中醫藥產業及旅遊業的情況,相信會為澳門發展相關產業帶來一定參考價值。其實,台灣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以及品牌企業及品牌產品的創設經驗,很值得澳門代表團參考、借鏡。
本地不是沒有具資格和有實力的品牌,幾家娛樂場酒店,本身就是一個極具號召力的名牌,可是偏偏這些立根之本,政府在對外宣傳時又好像有難言之隱一樣,導致澳門的宣傳定位相當「怪雞」,而澳門對外地的吸引力,或者澳門打響知名度的途徑,也大大減弱。如何配合經濟適度多元化,如何令澳門賭業之外的其他品牌殺出一條血路,從而拉動澳門商業活動和地區知名度?實在很需要當局多加考慮。
除賭牌公司外,澳門商業的構成以中小企業和微企為主,有些中小企擁有老字號,但習慣於澳門的人情世故,鮮有擴張,一家人搵夠就算,造成澳門不少有名的品牌都只此一家,而且大都以較為低端的餐飲生意為主。近年較為進取的,是借自由行東風開到成行成市的手信業,其他行業數得出名堂的品牌就少之又少。當然,現實是澳門靠博彩業就可以養活很多人,也可以有大量源源不絕的資源,似乎毋用花力氣在其他範疇的發展上;然而,中央多次明示或暗示,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顯見中央也不想澳門過分依賴博彩業。
因此,發展有澳門特色的品牌,以此盤活澳門的商業環境,並促使產品行銷外地,讓人家一見那些品牌就想到澳門,從而產生來澳門的欲望,推動澳門旅遊業發展,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化,相信有利而無害。澳門市場雖細小,但旅客一年可達兩千多萬人次,市場潛力真是不容小覷。在澳門以特許連鎖經營的一家外賣珍珠奶茶凍飲店,據了解在台灣本是個不知名的品牌,來到澳門卻大紅大紫,不但在澳門大開分店,更進軍廣東及上海等地,可見,澳門並非沒有品牌生成的土壤,決定的是企業主的心態和政府的識見。
曾有立法議員問到官員如何扶助企業成為品牌,官員答得簡單直接,指大部分品牌都是靠企業自己打拼和發展,政府很少會提供協助。不過,看來官員的話只說對一半,一個品牌是否有條件生成,當地的政治、政策和營商環境這些「幕後」因素都相當重要,缺一不可。事實上,在澳門發展品牌一直都不欠東風,CEPA為澳門產品進入內地提供巨大的便利,而本地也不乏資源和客源,缺的只是有魄力的創業者和有識見的政府。
當然,澳門品牌應該是融入澳門特色的產品,要開拓「藍海市場」,而不是在「紅海市場」中與其他品牌血戰。扶助企業創建品牌,政府可以建立風險投資基金,參股到有能力成為品牌的企業中,更應構建宣傳平台,為產品對外展示和推銷提供協助。摒棄那種「自己沒有着數就不益人」的心態,站於全局着想。本澳一旦扶持和創建了具區域性知名度的品牌,當澳門政府在對外宣傳時,起碼都有一點根據,總不行來來去去都是土風舞、武術和大賽車等「老掉牙」的賣點。
台灣在電子產品和食品等產業上有很多知名品牌,其中電子產品有人所熟知的Asus、Acer及HTC等;食品品牌則有康師傅、統一及旺旺,三個食品品牌的總品牌價值超過15億美元,更是跳出了本土,在中國大陸市場大受歡迎,甚至有人以為他們是中國內地的品牌。這些品牌是如何做到的?除了市場因素之外,企業家做了些甚麼?政府又做了些甚麼?都很值得澳門研究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