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社區學習人論壇 澳門學習型組織學會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澳門社區學習人論壇 澳門學習型組織學會

澳門 社區學習 社會教育 讀書會 活動帶領人  社區營造 終身學習 工作坊 成人教育 社會 新聞 手工藝
 
首頁Latest images搜尋會員註冊登入
查看誰在線上
目前總共有 14 位使用者在線上 :: 0 位會員, 0 位隱形及 14 位訪客 :: 1個搜索引擎

沒有

最高線上人數記錄為 74 人 [ 記錄時間 :: 周四 10月 04, 2012 8:53 pm ]
版面
澳門圖書館地圖
社區學習活動帶領人論壇
社區學習活動帶領人 blog
澳門學習者群組

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
陽昇教育基金會
台灣社區通

台灣臺北市學習型城市網

大腦與行為
最新主題
» 澳門社團在社會趨向多元中轉型 陳溥森
木偶劇與兒童的好奇心  方可玉 Icon_minitime周三 2月 27, 2013 11:54 pm 由 fongkk

»  建龐大檢索網絡儲存整合珍貴史料 各界研啟“澳門記憶”工程
木偶劇與兒童的好奇心  方可玉 Icon_minitime周一 2月 25, 2013 12:35 pm 由 fongkk

» 澳門年輕人討“要愛”彩頭 登記結婚人數翻倍
木偶劇與兒童的好奇心  方可玉 Icon_minitime周二 1月 22, 2013 4:24 pm 由 rorolin

» 澳門與歐盟簽訂同聲傳譯合作協議
木偶劇與兒童的好奇心  方可玉 Icon_minitime周三 1月 09, 2013 6:00 pm 由 rorolin

» 澳門特區政府:噴射船撞浮標意外 暫未發現重傷
木偶劇與兒童的好奇心  方可玉 Icon_minitime周四 1月 03, 2013 12:33 pm 由 rorolin

» 2012,澳門政制發展邁大步
木偶劇與兒童的好奇心  方可玉 Icon_minitime周一 12月 31, 2012 12:42 pm 由 rorolin

» 澳門選舉産生12位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木偶劇與兒童的好奇心  方可玉 Icon_minitime周一 12月 17, 2012 4:01 pm 由 rorolin

» 獲批公積金提款社保今轉帳 獲批公積金提款社保今轉帳
木偶劇與兒童的好奇心  方可玉 Icon_minitime周二 11月 20, 2012 11:53 am 由 fongkk

»  賀一誠:交局監獄開支增幅驚人 議員促政府居安思危支出有度
木偶劇與兒童的好奇心  方可玉 Icon_minitime周二 11月 20, 2012 11:51 am 由 fongkk


 

 木偶劇與兒童的好奇心 方可玉

向下 
發表人內容
fongkk
Admin



文章數 : 14239
注冊日期 : 2009-07-25

木偶劇與兒童的好奇心  方可玉 Empty
發表主題: 木偶劇與兒童的好奇心 方可玉   木偶劇與兒童的好奇心  方可玉 Icon_minitime周四 8月 26, 2010 9:37 am

木偶劇與兒童的好奇心

方可玉

木偶劇與兒童的好奇心

去過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好多次,卻從未刻意用手指摁一摁院內座椅,感受其柔軟程度。八月七日晩在加拿大美人魚劇團(Mermaid Theatre of Nova Scotia)木偶演員的指示下,做了這番嘗試,劇團想吿訴觀衆的是,木偶劇《賓尼仔夢遊歷險記》(以下簡稱《賓尼仔》)中的兔偶材料,與劇院座椅大致相仿,柔軟而不失彈性。當然,觀衆與布偶之間距離的拉近,並不僅限於這種類比性的觸摸,主要更倚賴於演員維妙維俏的表演,充滿簡約之美的舞台佈景,恬靜卻不失生動的音樂,以及由此而生的溫馨舒適的劇場氛圍。

《賓尼仔》將美國兒童文學作家瑪格麗特·懷茲(Margaret Wise Brown)的兩個經典床邊故事搬上舞台。首先演出的《逃家賓尼仔》(The Runaway Bunny),是小白兔賓尼仔(“賓尼”為英文Bunny的諧音,即意指兔子)與兔媽媽之間,透過一場想像的捉迷藏遊戲。隨着舞台中央投影板顯示原著繪本畫家克雷門·赫德(Clement Hurd)的一幅幅揷畫,三位布偶演員透過靈活多變的控偶操作,依次將說要離家出走的賓尼仔變作水中歡游的小魚;岩石與紫花的一部分;小鳥、帆船船身和空中飛人。小鳥的造型十分趣致,兔身兩側揷上長長的大翅膀,好似一對打橫的兔耳,一位木偶演員同時使用三支撑桿,一支支撑木偶的重心,另兩支控制翅膀上下拍打,令人聯想起美國迪士尼人物小飛象(Dumbo)在空中飛翔的可愛樣子。

隨着賓尼仔的每一次變身,賓尼媽咪也依次化身為釣魚人、登山者、園丁、小鳥棲息的樹、吹帆船前進的風以及走鋼絲的雜技演員,其角色從最初的追逐者形象,漸漸轉向守候者、保護者的定位,如此不離左右卻予以一定空間與自由的陪伴背後,是濃而持久的關愛。賓尼仔變成空中飛人的一幕,則尤見製作者對於細節處理的注重。一位演員用左右手分別控制小兔的背脊和雙腳,令其在馬戲團的鞦韆上前後自如地蕩來蕩去。另兩位演員分工掌控兔媽媽的雙手雙腳,只見她穿着粉色蕾絲短裙,撑開小紫傘的右手與騰空的左手皆搖來晃去,以保平衡;腳板則前後左右,或緩或急地移動。正是透過這樣逼眞的模仿以及不折不扣的細節保證,兔媽媽鋌而走險要與小兔在空中相遇的意境,被傳達得極致美麗與感人。

第二個故事《月亮晩安》(Goodnight Moon)帶領觀衆走進另一隻兔仔的奇幻臥室。家私、擺設、裝飾以及小動物在全黑的舞台上閃閃發亮,彷彿月光將整間睡房照得晶瑩剔亮般。這種奇幻效果正是黑光劇(Black Light Theatre)的特色,塗有不同顏色螢光漆的布偶和道具,在黑暗的環境中,透過幾盞紫外線燈的照射,會呈現繽紛燦爛的光景;與此同時,全身着黑衣的演員看起來幾乎是隱形的。

與窗內外景物一一道晩安的賓尼仔,就像現實中不甘鑽入被窩睡覺的孩子一樣,總要玩耍一陣才漸漸睏倦起來。隨着賓尼仔的睡前問候,屋內的東西彷彿都有了生命。掛在架上的紫色連指手套和紅色短襪跳到壁爐台上,在演員的嫻熟操控及情感投放下,兩者協調有致地移動起來,生動演繹出擺臂踏步、俏皮神氣的人物形象。雖然這個“隱形人”只有手腳可見,卻栩栩如生,擁有靈魂一樣。“復活”的還有先後跳出畫框的棕熊和躍過月亮的奶牛,抬頭望着它們的賓尼仔,正如天眞的孩童,與牠信以為眞的對象“默默對話”。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厰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發行,曾在中國內地紅極一時的木偶劇《一夜富翁》,同樣包涵類似的幻想,當夜幕降臨,孩子房裡的光毛狗錢甕及所有公仔都復活了。賓尼仔的紅色玩具屋,同樣在靜悄悄的夜晩充滿生氣,溫暖的橙色燈光與唏唏嗦嗦的響聲,勾起孩子無盡的鮮活想像。此外,看似繫在牆上的紅氣球剪紙,單憑演員運用一支撑桿的技巧,在空中劃出漂亮的弧線,輕輕落到賓尼仔的手中,繼而又緩緩地“飄”回空中。雖然撑桿只是做了平面的移動,但慢節奏的流暢控制卻塑造出叫人驚歎的立體美,加上賓尼仔站直身子、豎起雙耳那副聚精會神的樣子,並配以輕盈靈動的音樂,令人完全沉浸在孩子玩接抛氣球的單純喜樂中。

緊接演出的問答互動環節中,有小觀衆問劇團演員,是否可以表演一齣有美人魚的木偶劇。其實劇團在2003年曾將加拿大陶藝家Laura Jolicoeur 所繪的首本童書《月亮和美人魚》(Moons & Mermaids)搬上舞台,但未曾全球巡演。而這個來自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為加國三大沿海省份之一)的劇團,之所以用“美人魚”命名,其初衷是希望反映一個旣富於幻想又與海洋有關的主題。澳門小朋友從劇團名稱到劇目人物的聯想,或許能促動當晩站在觀衆席末行的藝術總監Jim Morrow做些新的打算。

另外,亦有小朋友問及劇團最近的巡演動向,一方面流露對劇團演出的喜愛與盼望,另一方面卻令人納悶,為何沒有兒童觀衆就演出內容本身提問,這恰恰是劇團演員在問答環節開始就清楚表達的意向。例如,對於畫框內外一大一小的兩對奶牛與月亮組合,小朋友都無特別想法和疑問嗎?他們是否知道,奶牛跳過月亮的奇景源自英國十八世紀收錄於《鵝媽媽童謠》(Mother Goose's Melody)中一首叫作Hey Diddle Diddle的童謠?還有會看時鐘的孩子,對於《月亮晩安》中一直停在八點的台鐘,不覺得奇怪嗎?因為害羞,所以不敢開口提問?還是父母已在演出前與子女一同做足功課,令孩子完全明白故事內容?無論小觀衆對於演出理解的程度如何,“零疑問”對於演出製作單位及兒童家長而言,都是令人擔憂的現象。除此之外,將母語為中文(即使在幼稚園接受英文敎學)的低齡兒童帶進英語演出的劇場,這樣的選擇,比起與子女一同觀賞以粵語配音的相同演出(八月六日及八日的另兩場演出),會帶來更好的效果嗎?父母的在旁講解又是否會分散子女觀看演出的注意力,限制子女的想像?這些問題都値得大人思考。

方可玉
回頂端 向下
 
木偶劇與兒童的好奇心 方可玉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澳門社區學習人論壇 澳門學習型組織學會 :: 閱讀研究 :: 兒童 :: 心埋-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