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澳門發展定位看文創產業
澳門要發展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目標十分清晰明瞭,亦具備發展的基本條件。根據旅遊經濟學者 Jansen-Verbeke等的研究指出,拉動城市旅遊(urban tourism)的要素,是目的地能夠提供獨特和有趣的體驗、具文化內涵的吸引力與觀光點、豐富的娛樂元素,以及合意的食宿服務。這些都是動態的概念,在面對日益加劇的來自於周邊城市及區外的競爭,澳門應如何突圍,並持續提升上述四項要素對跨境消費者的吸引力與附加價值?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是其中的一條有效又可行的路徑。
可以借鑑英國例子
本文以下要探討的不是如何經營文化創意企業,這個議題還是交給經歷過實際文化創意產業市場洗禮的經營者與各位分享較為合適。由於資源包括公共資源是有限的條件制約,政府該怎樣配置與運用澳門有限的公共資源,通過發展本地文化創意產業,達到既定的政策目標,在這一方面積累了豐富成功案例的英國文化創意範疇公共資源管理及評價體系,或許可給予我們一些啟示。
一九九七年英國文化、媒體及體育部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DCMS)成立,他們是二○一二年在英國舉行的奧運會及殘奧會的負責部門。在DCMS的官方網站上介紹,他們的目標是支持與促進當地旅遊、創意與休閒產業的發展。由該部門負責的公共政策範疇計有藝術、廣播、創意產業(包括廣告、藝術品市場、設計、時裝、電影及音樂行業)、歷史環境、博彩、圖書館、博物館與畫廊、全國性彩票、出版、體育以及旅遊等。
創百九萬工作機會
一九九七至二○○七年間,英國的創意產業按總增值計算,平均每年以5%的速度成長,其中軟件、電腦遊戲、電子出版行業增長率更達到9%;同期當地總體經濟增長率僅是3%。二○○七年貨物及服務貿易總出口當中,由創意產業的貢獻則達到4.5%。二○○八年夏季,創意產業直接及延伸地為英國勞動力市場創造了 190萬個工作機會。然而,由於對文化創意活動難以給予一個單一的定義,各地就自身的條件與需要會有差異,因此若要動用公共資源來支持文化創意活動的發展,則更需要建立一套標準化的評價準則,以確保屬於公衆的有限的公共資源獲得有效的利用而不是被濫用。
英國投放公共資源於文化創意活動的政策原則,是基於修正市場機制的失效為出發點,至於如可通過市場機制能解決的問題,則交由市場自行決定而不會被過多干擾。從經濟學理論的分析,與文化創意活動相關的市場失效可具體地分為六項,分別是:外部性(Externalities)、公共品(Public Goods)、資訊不充足、價值鏈上各環節之間合作的交易成本、文化創意服務或產品的質量保證等。針對前述文化創意產品及服務市場可能出現的市場失效,DCMS從教育、消費、調查研究、建築與翻新、網絡建設以及集群等六個範疇投入公共資源,並設計了資源投入的制度化評價體系。
政策設定目標清晰
這套政策評價體系分為四個步驟:首要是為推出的每一項新政策設定清晰明瞭的目標;第二步是識別政策是要投放公共資源在教育、消費、調查研究、建築與翻新、網絡建設,或/及集群等那一些範疇;第三步是決定從修定文化創意產品及服務市場上的那項失效入手;最後是評估及列出擬推出的新的文化創意政策,通過投放公共資源干預後的潛在社會效益。
在這裡嘗試為本地的文化創意產業的未來發展描繪願景。澳門的文化創意產業通過有效的公共——私營部門(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伙伴合作關係,他們所提供的產品及服務不僅可作為本地主體產業的生產性要素,為本地主體產業的產品及服務增值,並提升他們的競爭力。同時,本地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品及服務亦可供本地消費者直接享用,豐富市民的生活素質。最後所樂見的是,本地文化創意產業不僅僅滿足到本地市場需要,還能備受區域及國際市場用家所認同。
文創增產業多元性
文化創意產業可服務澳門旅遊產業價值鏈上各個環節的行業,又能自成一格,增加澳門產業的多元性。旅遊業是一門既是勞動力密集和資本密集的行業,畢竟跨境消費者的吃、喝、玩、樂、育、購等行為所牽涉到的行業衆多,追求價值鏈內包括公共及私營部門各環節的緊密配合,是考驗一個地區綜合競爭力的行業。
如最近落幕的菲律賓脅持香港旅客慘劇,充分暴露出當地政府危機處理能力的薄弱,無論當地旅遊資源多豐富,物價多便宜,菲律賓的入境旅遊業恐怕難以在短期內復甦。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唐繼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