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化隔閡與年齡分野
方 婷
語言文化隔閡與年齡分野
——談《勁爆劇場大比拼》亞洲聯賽
原來澳門戲劇農莊主辦的“勁爆劇場大比拼”時至今日已辦至第十屆,宣傳大賣:“震撼創意·前所未見·十周年!!十精彩。”然而筆者連續四年到場欣賞賽事,今年創意不高,未有驚喜,Theatresports其中一個要旨是激發參者的創意,無奈今年氣氛恐怕在天災的陰霾下稍嫌失色,似乎大家都沒有心情“搞笑”。
事實上很多人將“搞笑”與創意混為一談,認為只要有急才、有口才,能帶動現場觀衆氣氛便謂之成功,可惜筆者在八月十五日晩的亞洲聯賽上,實在連較為印象深刻的一幕都沒有看到。十年下來,Theatresports是不是要稍作小結,才能衝破瓶頸?
亞洲聯賽顧名思義由港澳以及來自亞洲的幾支參賽隊伍交手,港澳的隊伍經過首三天的賽事,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表現較優秀的精英,然而亞洲其他地區的參賽隊伍則純屬自願參與性質,並非眞正是該區域的代表隊或有任何特殊的代表性,所以演出良莠不齊,加上為了遷就語言的差異,不時要港隊以普通話演出,無疑加重了演出團隊的負擔,亦在演出過程中窒礙了他們的創意,只顧想語言上的問題,多少會佔用他們的腦細胞。
再者,來自新加坡、文萊、台灣的隊員,與港澳的隊員日常接觸的文化有差異,例如在比賽中要求他們演出有關“葉問”、“三眼仔”等內容,不時見到非港澳的隊員面有為難之色,要他們以這些陌生的內容來作賽,的確有點不公平,但如果整天只用“王子公主”、“老師學生”為內容,又會不會令人有點悶?特別是筆者這種隨着Theatresports長大的觀衆,我們在年輕時可能生活圈子和所見所聞都較為單純,稍為有趣味的事物在我們眼中都會充滿創意,但時代在變,我們的心態亦在變,Theatresports雖然適合不同年齡層面參與及學習,但在比賽又或觀賞角度,是不是開始有了年齡分野?如果安排十年前參與的人士,跟目前初學 Theatresports的人同場演出,我肯定會有很不一樣的效果,這個“不一樣”未必是很好很正面,甚至可能是沒有交流、火花很少,但至少比今次所見的沒有火花為妙。
方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