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源惠澤 香遠益清
澳門教育史料展周五揭幕
【本報消息】快樂無憂的校園生活、教師至情至理的教誨、求學時代青蔥歲月的玩伴,無不成為每代人彌足珍貴的經歷。倘能嘗試時空穿梭,看看先輩在年輕時的求學歷程、知識收穫,亦是另一種有趣、難得的體會。如今,這個願望可以從本月十日起假綜藝館展覽廳舉辦的“澳門教育史料展”中實現,一千多件關於近百餘年內澳門教育的實物、圖片,讓觀衆細細體味中西文化潤澤下澳門獨特的教育景觀。
歷史的功能在於鑒古識今,繼承發揚。取名“雙源惠澤,香遠益清”的澳門教育史料展,主辦單位中華教育會理事長何少金在昨天舉行的有關展覽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名字取自小城華洋雜處四百多年的經歷,世界兩大文明的匯聚使作為地方文化發展重要一環的教育事業,形成了多元並存的最大特色。從展覽中的體味是複雜、多變、深刻的,既感慨國家積弱、科技落後而被動捱打的民族苦難,了解澳人愛國團結、自尊自愛、自省自強的光榮傳統;本地教育前輩繼承仁義、忠恕的中華傳統,又吸取科學、民主、平等、自由的普世價值。藉展覽讓澳門下一代繼承珍貴的歷史遺產,自強不息,再創輝煌,讓蓮花寶地香遠益清。
逾千展品分三部分
得益於本地收藏家、資深教育工作者及學校團體借出珍貴史料,展覽設 “近代教科書”、“澳門教育史料”及“澳門教育圖片”三部分。對本地教育史素有研究的中華教育會副會長劉羨冰稱,展覽是中國教育千年變革的大縮影。展出的一千多件實物及照片中,年代可追溯至清代中葉封建教育下的書齋課本、西學東漸下洋務運動時期的翻譯課本,尤其值得提及由清帝康熙主編的《御製數理精蘊》亦有全套展出,是來澳傳教士利瑪竇與教育家徐光啟引進西方數學教科書的典型。
有校園生活“情意結”者不容錯過第二部分有關教育史料的展出,囊括本澳現存或已結業、遷移的學校共一百○五所,其中歷史最悠久的慈幼學校及鏡平學校前身,前者由天主教鮑思高慈幼會在一九○六年創辦的無原罪工藝學校,首次將歐洲工藝教育搬至澳門;後者則延續慈善辦學的歷史,社會賢達歷任校長的歷史延續至上世紀九十年代,觀衆可從中窺見本地學校的發展始末。
是次展覽同為慶祝中華教育會九十周年會慶而設,細訴該會與小城風雨同舟的愛國救亡史、教育發展史等。天主教學校聯會理事長蘇映璇介紹,展覽自本月十日“教師日”下午三時開幕後,將於每天上午十時至下午七時公開展出至本月三十日止,每天於上午十時、十一時,下午三時、四時分別安排每場一小時的導賞服務,特別鼓勵各校組織高小或以上學生集體參觀,設展方將提供車資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