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壓力大
前線教師慨嘆:教書難
兩年前一項關於本地教學人員專業發展現狀的報告顯示,澳門教師日均工作時間多於京、滬、港等地。時間消逝,如今教師的工作壓力有否下降?多名教師於“教師日”前夕訴說心聲:專業進修時間長、兼顧行政瑣碎事項、評鑑增加門面工夫,源自當局、學校、家長及學生的顯性與隱性壓力俱在,教書難矣!
前景不明流失率高
有分別入行六年、八年的前線教師對比今昔教學工作時,認同當局優化班師比、師生比減輕教學工作,每周上課節數、任教班級數及每班學生數量均下降,即見的成效是批改作業試卷所需時間減少,多出來的教學節數用作輔導學生、教學研究,甚或自身體育鍛煉,學生、教師都是間接受益者。
問及教師壓力,有稱所在學校多年來不僅教學時數“一成不變”,薪酬待遇亦未能“與時俱進”。眼見教青局投放於教學的資源愈見增長,卻未感受惠其中,薪酬待遇與入職時絲毫未變。“心水清”的教師自言,待遇遠未及學校收政府資助的七成,指年年有盈餘的學校虧待教師,將納稅人的錢“袋袋平安”。自《公立學校教職人員制度框架》通過後,愈發感到與公校教師“同工不同酬”,不少同事因此工作情緒低落。有教師稱所在學校未訂立“公積金”制度,資歷滿十年才能加人工,看不到前景,年輕教師流失率甚高。
理念不同只好離開
教師的壓力不止於薪酬福利上,過多的行政雜務亦使其喘不過氣來,尤其以訓練年輕教師為名增加的非教育工作量,“新丁”當然不敢說“不”,確實無奈。有新學年跳槽的教師稱,前任職學校將太多無謂的任務塞給教師,學生評核、班級評比耗時多,且校長教學理念朝令夕改,經常突發奇想要求教師實踐其想法,以致教師難以專心教學。重行政被迫輕教,教師認為是愧對學生、侮辱課堂教學,在教育理念迥異下唯有離開。
教青局近年開展學校評鑑,儘管目的並非針對教師的教學方式,但有教師坦言,感到學校向其施壓,當評鑑趨近,校方要求教師詳細記錄備案各項教學任務,學生的作業、試卷,亦須經多名教師相互檢查錯漏,無疑增加工作量及時間,效果是真正提高教學品質,抑或浪費時間的門面工夫?有待斟酌。
進修培訓過猶不及
教育改革是趨勢,教師認同參加適量培訓,讓教學方法突破傳統、與時俱進是好事,但繁重的進修任務則不敢恭維,坦言“為了培養別人的孩子,耽誤了自己的孩子”,與照顧家庭矛盾重重。雖然培訓進修非強制規定,但每年進修項目、時數必須填表上報學校,自然擔心領導對自己的看法。如是者或匆忙趕課、每周數晚以麵包充飢,將改作業、備課統統延後,晚上兩三點才入睡,疲於奔命;甚或犧牲周末、復活節、聖誕節等聚天倫的日子,聽“理論重於實際”的課程,長進不多,卻心力交瘁。
源自家長、學生的壓力亦不小。受訪教師認同,資訊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學生較以前聰明,亦更調皮、反叛、難教,個別會不斷測試教師的專業能力,亦有學生挑戰教師的忍耐力。教育程度較低的家長不懂得教孩子,將教育子女的責任全部託付給老師;選擇將子女送入非入網學校、家庭經濟較寬裕的家長,對教師期望大、要求高,慨歎“教師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