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城市音樂:本土文化理念的價値體現
澳門城市音樂,以其獨特和深厚的價値存留,無論其歷史還是現實,作為本土文化最重要、核心的組成部分之一,作為一種地域文化符號或一種不易被替代、被邊緣的藝術,是値得澳門音樂界、文化界甚或整個社會為之感到榮幸、自豪並亟待予以關注的。本文中,筆者以本澳近期舉辦的幾個音樂活動為例,以上述的觀點立場為思考出發點,圍繞本土文化的理念和相關的價値問題進行評述,期望引起社會對澳門城市音樂的進一步關注。
一、“港澳台音樂論壇”:城市音樂的硏究價値
2010年6月25日,在澳門理工學院藝術高等學校舉辦了“二十世紀港澳台音樂發展學術論壇”,來自港、台、北京、加拿大及本地的近二十名音樂學者、專家,就兩岸三地城市音樂的發展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學術探討。作為主辦方之一的代表,本人作了題為“澳門城市音樂:多元歷史背景下的音樂多樣化呈現”的中心發言,以本人的硏究論點為線索,結合大量第一手的本土音樂音像資料,對澳門城市音樂在專業音樂、宗敎音樂(含天主敎、新敎、道敎、佛敎、巴哈伊敎等)、民間音樂(含不同社團、不同族群、不同種類)等各個領域的狀況進行了扼要的論述。之後,本校胡企平博士、代百生博士及莊文永博士相繼作了相關的專題發言。
會後,加拿大著名華人學者吳贛伯敎授、北京中國音樂史權威汪毓和敎授、台灣著名音樂學者張己任敎授、簡巧珍博士、香港浸會大學楊漢倫博士等各方代表紛紛表示,對澳門城市音樂的如此豐富和具特色的現狀表示驚異,對澳門城市音樂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少學者認為這也是此次硏討會的最大收穫之一。實際上,是澳門城市音樂本身的歷史與現實的獨特性與多元性價値觸動了大家,瞭解到原來在澳門這個娛樂之城還有如此深厚、豐富和與人不同的音樂文化底蘊。顯然,這是一種同整個澳門城市文化息息相關的底蘊,其中存在着非常厚實的硏究價値,値得文化界、尤其是本澳音樂界各方人士在實踐與學術的深度和廣度上作進一步開拓,並將之置於國際視野的地域文化領域中進行考察和探討。
二、澳門樂團:本土表演水準的標桿價値
此次澳門樂團音樂季,印象深刻的兩場音樂會,分別是2010年4月4日於玫瑰堂舉辦的“復活節音樂會”(以下稱“音樂會1”)和7月24日晩於文化中心綜合劇院舉辦的“陳薩與澳門樂團”音樂會(以下稱“音樂會2”)。
“音樂會1”由音樂總監呂嘉執棒,聯合本地的嚶鳴合唱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並特邀幾位歌唱家(恕不一一列出),表演了門德爾松第二交響曲“讚頌歌”。當晩的整體音樂表現氣勢磅薄而感人至深。在呂嘉的調節、掌控之下,不僅樂隊、甚至兩支業餘合唱團的聲音都發出了令人感動的異彩光輝。不足之處是幾位擔任獨唱和重唱的歌唱家的聲音量級不在一個層次,但這並未有影響到音樂的整體之出色表現。記得在04年10月,本人在主敎座堂也曾欣賞過同一部作品,由來自加拿大的 Tyrone Paterson指揮,名為“Ascoli Piceno e Fermo”的樂隊同來自北京的歌劇團合作演繹這部交響清唱劇,那場音樂會的表現、尤其是業餘水準的樂隊音響令人不敢恭維。筆者當時曾寫文章批評,指出該次表演缺乏層次感和清晰度,樂隊與指揮的表現是主要原因。將兩次同樣主題的音樂會作比較,依筆者之愚見,呂嘉和澳門樂團音樂會的表現大大超出04年那場音樂會,是超出兩、三個等量級數的,其中,呂嘉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說,“音樂會1”是指揮同樂團在充分尊重本土宗敎文化傳統的前提下,將浪漫主義藝術美感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那麼,“音樂會2”則是一場詮釋後期浪漫派及現代派音樂的重量級表演。該次音樂會的上半場包括了19世紀下半葉作曲家理查·斯特勞斯膾炙人口的作品“唐璜”(作品20)、20世紀初普羅高菲耶夫極具難度與深度的第二鋼琴協奏曲;下半場則包括了20世紀另一巨匠斯特拉文斯基著名舞劇三部曲之一的《火鳥》組曲。
19世紀末,在德奧體系內,西方經典音樂的發展似乎耗費了太多銳氣、靈感,音樂創作的重心在德奧後期浪漫派(如瓦格納、斯特勞斯、馬勒等)之後,除了向無調性音樂的十二音序列音樂體系等發展外,在地域上更多地向俄羅斯傾斜。期間,斯克里亞賓、拉赫瑪尼諾夫、普羅高菲耶夫、肖斯塔可維奇、斯特拉文斯基,都是當時俄羅斯作曲家中閃閃發光的大師之名。“音樂會2”的作品構成,一定程度上披露了這種發展態勢。
是日兩部純樂隊作品的表現,令人滿足。樂團的弦樂和管樂音色,無論個體獨奏、小組呈現或是整體揉和;無論在技術標準還是樂感、激情及相應風格的演繹,均達到此前少見的穩定狀態,“打造澳門樂團音色”的理想正在逐步實現,樂團應該正處於較為穩定的上升通道——對於交響樂團而言,穩定並逐漸上升的整體表現,是水準打造的重要標誌。
鋼琴協奏曲的呈示,除了鋼琴同樂隊在快板部分節奏節拍上的合作稍有瑕疵外,陳薩擔綱的演奏確實令人信服。筆者于2001年在英國新堡大學任訪問敎授之際,就多次從英國同行中聽到對陳薩的特別讚賞。此次現場聆聽和領略了她的演奏風範:技巧成熟,風格到位,又充滿內心情感之細膩獨到的披露。陳薩在目前所呈現的演奏狀態,尤其是她在如此年齡段即表現出的深厚音樂涵養,以其藝術性而言,稱為世界級水準是不過譽的。不能不說,請到陳薩作演奏嘉賓,是澳門樂團的又一成功運作——嘉賓表演者的藝術取態和水準檔次,很大程度上也反映着樂團的檔次和藝術取態。
09年6月,筆者寫過一篇題為〈澳門樂團:社會責任與主流音樂文化標桿〉的文章。如今,以這次閉幕音樂會為一個小結,可以看到,樂團正呈穩步前行的正面趨勢,士氣大旺。然而,作為澳門唯一具規模的職業音樂表演團體,樂團的整體水準,對澳門以至周邊地區,均具有較強的標桿與示範作用,重任在肩,由此,我們對呂嘉和全體樂團成員寄予厚望。(三之一)
戴定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