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錦新:有何措施改善民生
2010年09月17日
【本報訊】2004年前任行政長官指「改善澳門人的綜合生活質素」,現屆特區政府對此未見宣示,為此議員區錦新詢問當局,特區政府在現時經濟條件較好,庫房充裕情況下,除進一步完善社保制度之外,對全民醫療保險制度、解決居民住屋和物價通脹問題,能否有具體日程目標及可操作之措施體現在來年施政方針上,切實改善居民生活。
區錦新在書面質詢中指出:在博彩業收益大幅增長情況下,澳門政府的庫房亦水漲船高。
可是,10年特區經濟高速發展與民生改善卻毫不匹配。現任行政長官上台,雖重點提出「建立陽光政府」和「實行科學決策」兩個目標,但也沒有否定要改善居民生活質素。因為作為政府,「建立陽光政府」和「實行科學決策」,其目的最終都應落實到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具標誌性的範疇,包括房屋、醫療衛生、教育、社會保障。後兩者雖然仍存許多不足,但特區政府在這兩方面確實做不少工作。
但醫療費用愈來愈高,除部分人士被納入免費醫療之外,其他大部分人都未獲免費醫療保障,500元醫療券沒病時是得物無用,但有病時卻是杯水車薪,在政府庫房較充裕情況下,應調撥資源推動建立全民醫療保險制度,確保所有澳門居民病有所醫。
同時,以現時老牛破車式來建公屋,即使在2012年前建成萬九公屋,公屋與私屋比率僅是百分之二十五,同時仍將有許多輪候多年的經屋輪候戶無法上樓,若2012年前無法完成,則民間怨懟更深。另外,澳門通脹受外來因素影響,政府可以解讀為無能為力,但各種專營公司,尤其是各種內地糧副食品及燃料的經營以寡頭壟斷方式拱抬價格牟取暴利,令澳門居民長年食貴菜貴肉、用貴價燃料。
為此,區錦新向行政當局提出書面質詢:
一、前任特首在2004年代表特區政府所提出「改善澳門人的綜合生活質素」的目標是否仍是現屆政府的施政目標?政府在具改善民生標誌性的4個範疇,包括房屋、醫療衛生、教育、社會保障中,會有些甚麼措施可推動此一目標的實現?
二、住屋費用太高是澳門人生活質素受到拖低的重要因素,特區政府雖承諾在2012年之前建成萬九公屋,但仍難以滿足社會對公屋的需求,關鍵在於公屋的比率太小。因此,政府除了咬緊牙關竭盡全力在2012年前完成萬九公屋的興建外,會否有計劃在短時間內投入足夠資源,將公屋的比率推升至佔全澳住屋單位的百分之三十或以上,以解除居民住屋難、住屋貴的問題 ?
三、物價是住屋以外的令一個嚴重影響居民生活質素提高的重要因素,政府多年來只推諉為輸入性通脹,政府無能為力。但實際上,澳門幣不斷貶值、壟斷經營牟取暴利,都是造成通脹如虎的原因。
政府除了增加支持弱勢家庭應對通脹之外,到底有否任何措施調控物價,紓解民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