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倡開放舊址活化草堆街
學者建議,倘草堆街八十號證實為中西藥局舊址,當局可收購該物業,把其修葺成博物館或文化中心向公衆開放。料可深化後人的歷史認知,吸引更多遊人到此遊覽,帶動商業發展,活化草堆街。
街坊口述歷史可證
歷史學會理事長陳樹榮昨在草堆街八十號論證會表示,鏡湖醫院、孫醫局及中西藥局三處,是孫中山過去在澳行醫的地方,當中尤以中西藥局空間最大、最寬敞,是孫中山青年時期的創業陣地,以及開展革命活動的重要起點。即使他留澳祇有短短一年,但不少活動也在藥局進行,可知該處重要性。
文化局有意與草堆街八十號的業主洽談還原舊貌,陳樹榮坦言,古老大屋在澳所存不多,該建築已有逾一百二十年歷史,其蘊含的歷史、藝術價值皆值得保留。若證實上址為中西藥局,當局應予收購;可圍繞孫中山過去的事跡,把它修葺成遺址博物館或文化中心,向公衆開放。相信此舉能加深後人對相關事跡的認知,也可吸引更多遊客到此遊覽,繼而增加商人落戶,活化草堆街。
陳樹榮指出,雖然沒有確切的文字資料記載,但據該區老街坊、曾在附近活動的人口述歷史,有人曾見過“中西藥局”四字。附近金舖負責人稱:“阿爺曾着我到隔籬拍門叫孫醫生去飲茶!”綜合各方資訊判斷,草堆街八十號很大機會就是舊址。
孫中山在澳資料豐
澳大澳門研究中心學術總監林廣志認為,本澳的資料庫現存不少孫中山在澳活動資料,文字、照片資料紀錄藏存豐富,值得進一步開展研究。澳門歷史建築保護分不同層次,包括公共、宗教建築及中式名宅。澳門的商業活動一八四○年起轉趨發達,當時的經濟源自華人,更建成不少房屋,當中部分名宅為中式房屋,草堆街八十號便是其一。林廣志認為,本澳的文物及建築物保育工作做得不錯,但拓展其“內容”工作上還有待加強,建議當局開展文物保護的同時,也可收集文物,豐富相關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