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正規教育課程框架》
符霖甘
淺談《正規教育課程框架》
對本澳敎育發展歷史稍有認識的人,想必都會認同,本地敎育眞正被政府重視和有系統地進行規劃,其實只有約二、三十年的歷史。今年,政府推出《正規敎育課程框架》(下稱課框諮詢),可以說,是近十多年來最為重要的敎育改革,是未來本地敎育發展的關鍵,是敎育界的大事件!
“課框諮詢”推出至今,似乎並未在敎育界引起應有的迴響,尤其是前線敎師間未見出現熱烈討論的氣氛,這現象認眞令人汗顏。是諮詢的時間來得不合時?還是本澳敎師對這議題的熱情不足呢?
諮詢的文本非常簡短,易於閱讀。不過,以一個任敎專科的老師來說,要對“課框”提出精闢的建議,難度其實是相當大的。事實上,並非所有老師都擁有對課程縱觀全局的知識和視野,而且,當中所涉及各科目之間的資源分配和輕重排序,從歷史上來看,前線敎師的話語權和權威性仍是相當低微的。筆者認為,扔下歷史的包袱,“課框”正是實踐敎師專業和建立專業形象的良機,希望各位同行前輩積極發聲,充實“課框”的內容,以完善本澳的敎育事業。
有說因為推出時間不佳,以致大家反應冷淡,那麼,把握餘下時間更為重要(諮詢期將於十月三十一日結束)。上文提到敎師單打獨鬥的難處,若各家學校能夠配合,給老師騰出時間和空間,把“課框諮詢”提升到全校各科敎師合議討論的層次,以一個整全的視角去分析,將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避免各以其主科為重的偏頗心態,也不失平衡各科目之間的資源分配和加強科目之間的融合。
敎育的成敗、敎導學生的好壞、敎學的效果等,很多時候是難以統一量度的,以不同的尺度去做標準時,可以得到截然不同的結論。若果說能夠栽培幾多位準大學生是非高等敎育成敗的一個重要指標,應該不會有太大的異議。因此,若 “課框”是非高等敎育的新酒,那麼大學就不應沿用往日的“收生標準”的舊瓶了。從很多地區的經驗中發覺很多很好的敎育主張和改革,到實踐的時候都得不到相應的良好效果,其中一個主因就是在評核制度上的頑固,結果在新酒舊瓶的互不匹配下前功盡廢!本地學生的升學目標,主要是本澳、內地、台灣和海外,各家學校在課程內容上都有所側重和取向。所以,“課框”在不能影響其他地區的大學收生標準下,應盡力和本地的大專院校協調,對收生標準達成共識及內容配合。不然,恐怕除了敎育改革注定失敗之外,更會耳冘誤了莘莘學子的前途。
“課框”諮詢文本雖然易讀,但其影響卻十分深遠,尤其是當中提出的科目融合,將會對敎材、科目的存廢、專科專敎、敎師資歷的要求等等產生重大的影響和變化。因此,三個月的諮詢期是遠遠不夠的,我相信,“課框”的落實仍然有漫長的路要走,不過,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本澳敎育界的同仁始終需要一步一步踏出去,為完善本地敎育工作,盡專業人士應負的責任和努力。
符霖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