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會促交代關閘巴士總站整治詳情
2010年09月22日
【本報訊】關閘巴士總站的「焗熱」問題一直為社會所垢病,儘管政府8月宣布三招應對,然而坊間對三招能否徹底解決關閘巴士總站的老問題存在諸多疑惑。有見及此,台山坊眾互助會理事長羅杏冰、副理事長黃一平認為,當局有必要公布及交代有關整治方案的具體內容及預算,讓外界充分明晰,以供社會及居民檢視及評估實效。當局並需交代關閘巴士總站會否長久保留及使用,讓社會衡量花費是否物有所值,免得公帑又再一次「白花」。以此亦履行當初政府「陽光」施政的承諾。
政府早前宣布,三招解決地下巴士總站的「焗熱」問題,包括加強通風系統;打通巴士站上蓋,即在廣場上開鑿8個通風孔;以及設立空調候車室。然而,台山坊會指出,第二期的開鑿工程未展開,坊間已存在諸多疑惑。比方說,加設冷氣候車室雖能解決高溫問題,但冷氣候車室的空氣對流問題如何解決?再有,關閘巴士總站進出站行車道交叠、站內路窄彎急,未來候車室設置於何處?面積有多大?可以容納多少人?隨着未來輕軌建設及啟用,候車室的加設有否考慮到未來客量的增加因素?抑或關閘巴士總站本身就只是一個過渡使用設施,事實上,如今政府正就關閘區總體概念性城市設計進行招標,那麼,又是否意味着關閘巴士總站的使用只是一個過渡,倘是這樣,那麼在政府的概念上,關閘巴士總站的過渡期又會是多長?這些都應該公開交代,讓公眾知曉整個工程的預算,以方便檢視及評估工程的成效。
雖然政府一早已表明,開8個大洞的工程不會影響關閘廣場的綠化面積,但台山坊會指出,若非犧牲綠化面積,那麼,到底8個大洞開在哪裏?政府都需要公布細則,讓外界可以評估及檢視開洞的成效,畢竟開洞的位置與實際的空氣流通成效息息相關。
事實上,關閘巴士總站自2009年「黑格比」襲澳後,政府先後完成因颱風造成的損壞維修,以及改善站內候車區照明系統與通風系統。各種通風系統及維修工程至今已投入約350萬元,第二階段開孔工程初步估算約120萬元,至於空調候車室專項工作,當局早前指出仍需要評估,台山坊會認為,整個工程耗資多少及工程具體細節,當局一定要有明晰的交代,免得公帤再一次被白花。
建議周邊建大型運輸綜合體
一般認為,關閘巴士總站如今的問題,是由於當初的「先天不足」所造成,政府如今卻要花費大量公帑作「修修補補」,凡此種種都透視了當局在落實基建項目及政策措施上欠缺整體性的前膽規劃及考量,同時又缺乏公開諮詢,事後惟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前車可鑑,台山坊會認為,既然坊間對工程有諸多疑惑,社會現時甚至把關閘巴士總站的整治成效,與當局能力劃上等值符號,故當局就有必要進一步公布相關的具體細緻方案,以供外界進一步的檢視,確保工程成效。
事實上,台山坊會一直認為,24小時通關乃大勢所趨,未來輕軌首站將設於關閘附近,可以預期,客流量必定大增,故長遠而言,解決關閘巴士總站的問題應該要結合未來輕軌建設一併考慮,建議當局應研究在關閘附近興建一座大型運輸綜合體,集輕軌一期首站、二期接駁站,以及旅遊、公共巴士總站、發財巴上落客點於一身,與此同時,綜合樓內應一併設置的士、私家車、電單車停泊位及上落客站點,再與關閘邊檢大樓作連結,以徹底解決區內泊位不足,交通站點混亂、擾民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