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產業須敎育支撑
李嘉曾
澳門文創產業已經開步
文創產業須敎育支撑
隨着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並在世界範圍形成潮流,澳門也激流勇進,掀起了興辦文化創意產業的熱潮。據《澳門日報》報道,以二○一○年八月三十一日“文化產業委員會”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為標誌,澳門的文化創意產業已經“起錨”。
人們在憧憬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的美好前景的同時,也在認眞思索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才能有效地促進這一新生事物在澳門健康發展,獲得預期的理想效果?筆者認為,用長遠的目光來審視,發展文創產業需要敎育的支撑。
文化創意有賴人才
“文化創意產業”概念的提出畢竟只有十來年的歷史,不少人對此還是比較陌生的。根據一九九八年英國最早提出的概念,“創意產業”是指“源於個人的創造性、技能和智慧,通過知識產權開發和應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潛力的行業”,是對於若干注重知識產權與技術創新、較多地依靠人類創意活動、體現文化理念的產業類型的綜合性概括。雖然迄今尙無權威性的或者標準的定義,但是人們對於文創產業的內涵逐漸有共識,即包含着“文化”、“創意”和“產業”三個要素。通俗地說,對某種形式的文化進行創造性的加工處理或運作,使之形成具有顯着市場效益的經濟門類,便是文化創意產業。
目前世界各國歸入文化創意產業中的雖然有一些隨着高科技發展而誕生的新興行業,如計算機軟件、動漫等,但未必都是新興產業門類。更多的則是對某些傳統產業的創造性改造;更確切地說,是對文化產品和文化經營的創造性運作。在這裡,“創意”(原文為“Creative”)的本義是“創造性”,可見有沒有創造性是文創產業成敗的關鍵。
需要後天大力培養
正因為人的創造性是文創產業的決定性因素,所以興辦文創產業需要大批創造型人才。西方發達國家在倡導文創產業的初期,都曾受到人才不足的瓶頸制約,所以很多企業都在人才培養上花費很大的功夫。例如美國迪士尼樂園就規定,獲得國家基金資助後,必須將其中的四分之一用於人才培訓。有資料透露,目前在紐約、倫敦和東京三個國際大都市中,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才在職業人口總數中佔有的比例已經分別達到百分之十二、百分之十四和百分之十五;我國的這一比例不到千分之一,連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只有百分之一左右,足見我國文創人才之匱乏。
那麼,怎樣才能解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需求與相關人才缺乏之間的矛盾呢?文化創意人才不是天生的,需要通過後天的途徑來培養。
首先讓我們來討論一下文化創意產業所需人才的基本特徵。誠如台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二○一○年四月底在杭州舉行的第六屆中國國際動漫節的文化創意產業論壇上所指出的:“文化創意產業,三個詞拆開,就是一個文化創意產業成功者所具備的要素——要有文化、要有創意、要有把前者產業化的能力,具備最後一點的人才在中國還很稀缺。”所以,從文化產業組成的三要素來看,急需的人才應當具備文化底蘊、創意(創造性思維)能力和產業運作能力,特別是產業運作能力。
創意敎育亟待推廣
這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都可以通過敎育的途徑來積累和提高,在一些傳統的敎育類型中也早已涉及相關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培養;但是,要想成為優秀的文創產業人才,必須注重上述三要素的有機結合,這就對敎育提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更高要求,也表明了文創產業人才培養對於敎育的需求甚至依賴。實踐證明,關鍵在於培養受敎育者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能力,進一步開發受敎育者的創造力。現有的各級、各類敎育雖然都有各自適用的評價指標,但遺憾的是沒有將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與創造性實踐能力的高低作為評價學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換言之,當一所學校送出自己合格的畢業生的時候,卻無法評價,更不能保證他們是否具有創造力。所以,為了滿足文創產業對人才的急需,各級各類學校都有責任深化改革,推行嶄新的敎育理念和敎學模式,特別是創意敎育(Creative Education),或稱創造敎育、創造性敎育。
創意敎育從二十世紀後期開始就在美國逐漸興起,首先在廣吿策劃、產品開發、技術革新、企業經營等領域嶄露頭角。隨着高科技的迅猛發展,創意敎育的效果漸趨顯著,其嶄新的敎育理念、原理和方法也很快滲透到包括基礎敎育、高等敎育、職業敎育等在內的各種敎育領域,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社會敎育類型。聯繫到澳門文化創意產業正在興起的態勢和澳門敎育的現狀,我們應當從國內外的先進經驗中得到借鑑。
基礎敎育奠定基礎
首先是基礎敎育領域需要推行創意敎育。中小學是人生奠基的階段,關係到人的綜合素質和一生前途,所以要通過創意敎育來打基礎。要讓所有的受敎育者從小就樹立強烈的創新意識,養成不滿足於現狀的習慣,並且了解一定的創新原理與開展創造性思維的方法。在全社會普遍形成敢於和善於創新的新風尙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湧現出一大批創造性人才,擔負起文化創意產業的重任。
在美國,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一場關於敎育目標和敎育方法改革、強調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和創造性的表現方式的敎育革命逐漸興起,被稱為“靜悄悄的革命(Quiet Revolution)”。經過三十年的堅持,這場革命已經取得顯著成效,促進美國中小學的敎育目標、課程設置和敎學方法都朝着有利於開發學生創造力的方向轉變。日本則從八十年代初開始,由政府出面制訂官方文件,強調創造力開發的重要性,在中小學全面推廣創意(創造)敎育。澳門現有的中小學絕大部分是私立學校,學制、課程設置和敎學方法都有較大差異,學生的創造力開發問題未能引起普遍重視。如能加強政府監管,在中小學提倡創新意識、推行創意和創造性敎育,必然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尙,為未來文創產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高等敎育高屋建瓴
高等敎育領域不僅同樣需要推行創意敎育,而且應是創意敎育的主戰場。對於文創產業而言,高等敎育理當發揮高屋建瓴、引領潮流的作用。
不少知名的國外大學較早就開設了文化創意類的專業。如英國樸茨茅斯大學就設立了文化創意產業類的本科專業,包括計算機動畫、計算機遊戲、創意計算機技術、數字傳媒、娛樂工藝等,同時還招收計算機動畫和遊戲技術、創意與計算機化音響技術等專業的碩士硏究生。南安普頓、東安吉利亞、卡利多尼亞等大學也開設了多種與文創產業相關的課程。在一些國家,創建或扶持創意文化產業園區的重任往往由知名大學承擔,如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南澳州大學就建立了好幾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加拿大、韓國、德國等國家也有類似的情況。
文創產業不像傳統產業,以生產和銷售為主要環節,而是往往需要更多的經營和運作,包括生產前的策劃、設計,銷售後的反饋調節和再開發等。就拿動漫產業來說,前後涉及繪畫、圖書、玩具、遊戲、電影、電視、主題公園等衆多領域,專家估計約有百分之八十的產値來自後續產品和衍生產品,形成了一條覆蓋面極廣的產業鏈,涉及複雜的經營運作過程。因此,發展動漫文創產業不僅需要寫作、繪畫、動漫設計等方面的人才,還需要項目策劃、產品開發、營銷、版權交易和法律等方面的人才,當然更需要在上述領域兼具多種專業知識、技能和創意的人才。這就對現有的高等敎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重視產品策劃營銷
由文創產業的寬領域性和跨行業性決定,目前高等院校的專業設置往往不能滿足培養新型創意產業人才的需要。所以許多大學紛紛整合敎育資源,創建新型的課程體系。台灣的政治大學就在EMBA課程中設立創意文化產業經營學課程,為藝術和管理專業的兩種人才提供交流互補的平台。澳門的高等院校目前雖無文創產業的課程設置,但人文藝術類、經濟類、行政管理類的專業不少,一些學校也早已開設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開發的課程,只要精心設計,稍加調整,創建對文創產業具有導向作用的專業指日可待。
持續敎育是在終身敎育理念指導下興起的敎育類型,它不僅能為社會成員提供在一生中貫穿始終的敎育機會,而且能為一些由於條件限制失去學校學習機會的人彌補缺憾。在當今時代,對於日新月異的社會而言,持續敎育還能順應形勢變化,促使敎育更好地滿足社會的需求。因此,隨着文創產業的發展,持續敎育同樣有用武之地。
持續敎育應變補缺
前已述及,不少文化創意產業門類是在改造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形成的,許多原本在這些傳統產業就業的專業人士,只要經過持續學習,補充必要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特別是經受創意(創造性思維)的敎育和訓練,就能很快適應變化,投身文創產業的嶄新職場。
近年來,內地高等敎育一些有識之士已經在這方面進行了可喜的探索,或開辦專門的培訓班,或設立相應的硏究生課程班等。例如,清華大學繼續敎育學院整合學界、產業界、文化界和政府部門多方面的資源,發揮清華大學在新技術、新媒體、傳播和經濟管理領域的優勢,設計開辦了“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管理人才高級硏修班”。該硏修班的課程注重實用性和前沿性,以案例分析為主,結合實踐性敎學,為初涉文創產業或有志於探索該產業的高層次人士提供了轉行或盡快適應文創產業的有效平台。澳門的持續敎育一向受到民衆歡迎,政府有關部門和一些高校在這一領域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只要看準方向,及時運作,必能緊跟形勢,為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在本澳的興旺發展作出切實的貢獻。
李嘉曾 (澳門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