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聖保祿學院遺址考古青年工作坊
學者:期待續有驚人發現
由文化局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合辦的“聖保祿學院遺址考古青年工作坊”,昨假旅遊文化活動中心舉行首次講座,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唐研究主任朱岩石主講。
“聖保祿學院遺址考古青年工作坊”昨分兩場進行,逾三十人出席聆聽。上午十時至中午十二時為“考古學基本概念”工作坊,下午三時至五時則為“聖保祿學院歷史、澳門考古工作回顧”,讓出席工作坊的青年系統地接收有關資訊。
分兩主題講解
朱岩石表示,“考古學基本概念”主要以考古學發掘的一些實例,提綱挈領概括考古過程中的學科特點、理論及概念,包括考古學定義、中國考古學的產生與發展、中國考古學現狀;考古學材料、考古學技術、地層學、類型學等。“聖保祿學院歷史 · 澳門考古工作回顧”則向與會者梳理聖保祿學院的發展歷史及特點、在中西文化交流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等,透過有效的梳理,期望年輕人能建立一個對聖保祿遺址與澳門歷史以至中國歷史息息相關的概念。
據介紹,聖保祿學院亦稱為天主聖母學院,是天主教耶穌會於一五九四年在澳創立的一所高等學院,亦是東亞地區第一所高等學院。聖保祿學院遺址由大三巴教堂、神學院及大炮台三處遺跡群所構成,建築採取西方石結構和東方夯土技術相結合的方法,依炮台山山勢而建。一七六二年,聖保祿學院因“反耶穌會風潮”關閉;一八三五年一月,因火災使學院和聖保祿教堂付諸一炬,僅餘教堂前壁;十九世紀末,該區域曾短期作為天主教墓地,當時的教徒利用聖保祿教堂的殘垣斷壁作為墓室;二十世紀初,天主教墓地移走,該地遂荒廢;一九四○年代,澳門政府在大三巴與茨林圍之間開闢高園街,則從中間截斷聖保祿學院遺址。
考古具挑戰性
對於專程來澳參與考古的人員而言,雖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與經驗,但對於聖保祿學院遺址而言,仍有不少有待深入了解的地方,這是難得的挑戰,坦言考古工作具挑戰性,考古人員要有前瞻性,很期待第二度挖掘工作有更多驚人的發現。
“第一期聖保祿學院遺址考古發掘成果介紹與實物展示”講座,於下月二日上午十時續假旅遊文化活動中心舉行,下午三時至五時則概述“內地重大考古發現”;九日、十日引領參與者到高園街遺址聽取專業人員現場講解考古工作流程,並參與文物清理和記錄等工作,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