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守護者
——記澳門防止虐兒會護兒中心
社會上有不少弱勢社群,如孤寡老人、家暴受害婦女、單親低收入父母、智障人士等等,他們俱為成年人,或者說起碼有一定社會經驗。社會上還有一類比較特殊的人——受虐兒童,他們處於被動受害的處境,卻不懂得求助甚至自保,所以受到的傷害往往更大。基於家庭成員的關係,虐待兒童的事件較難揭發從而被制止,可能因此導致悲劇的發生。正因為兒童是最弱勢的一群,社會上對他們的幫助、對這類問題家庭的支援,尤其體現了一個現代社會的公民價値。澳門過去經濟發展和法制建設相對落後,很長一段時間在保護受虐兒童方面的工作,幾近空白。可幸近鄰香港有豐富經驗,借鑑他山之石,近年本地也展開了相關工作,即使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身體虐待與性侵犯
一九九八年澳門加入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成立於二○○五年一月的澳門防止虐待兒童會,由一九七九年成立於香港的防止虐待兒童會創辦,開始落實《公約》四大約章,致力兒童的四大權利:生存權、受保護權、發展權及參與權。二○○五年四月十七日,社工局將氹仔帝庭軒會址交由該會管理,護兒中心於六月份正式投入運作,是澳門目前唯一專責提供保護兒童服務的民間機構。致力消除各種形式虐待兒童及疏忽照顧兒童事件,提高公衆人士對防止虐待兒童問題的認識,並倡導全面的兒童政策;又透過社區敎育及培訓專業人員,提供高質素的預防服務,此外還推動創新計劃,促進保護兒童工作的發展。
據護兒中心主任林翠鳳介紹,自○六年中心投入運作以來,接到五百多宗查詢、求助和舉報,經他們跟進處理的個案有四十個。牽涉問題包括:身體虐待、性侵犯、疏忽照顧、家庭暴力、管敎問題、情緖、親子溝通等等,當中以身體虐待、性侵犯、管敎問題比較多,兒童的年齡由○到十八歲都有,以七至十二為主。而個案的來源也比較多樣,旣有市民求助或舉報,亦有由其他民間機構,或者政府部門轉介過來的。
香港卅年他山之石
護兒中心目前有十名全職社工,另外有二十多位義工,協助中心做推廣宣傳和探訪家庭的工作。林翠鳳說,中心是本澳唯一民辦官助的保護兒童機構,致力為兒童的理想成長及發展,拓展關懷備至又無暴力的環境。基於香港有三十多年的護兒工作經驗,她說澳門雖然起步較遲,但可以在多方面師法鄰埠,藉此消除澳門各種形式虐待兒童及疏忽照顧兒童事件,建立、維持及支援專業服務,以幫助受虐待或被疏忽照顧兒童,或子女相處有問題的家長;同時提高澳門公衆人士對於防止虐待兒童問題的認識,有利中心進行相關宣傳和探訪工作,以達致護兒目的。
林主任介紹護兒中心的工作,包括“家庭敎育”:提高家長與子女的溝通技巧,協助家長以關懷、非暴力方法照顧及引導孩子;“小組活動”:範圍甚廣,包括敎育、治療、發展以至康樂及互助網路等多元化內容。“個案輔導”:社工處理個案,進行調查及採取適當的行動,如輔導、家訪及同工會談;“社區推廣”:借社區敎育及創新計劃,提高公衆人士對於防止虐待兒童問題的認識,推動大衆對保護兒童的參與; “專題講座”:加強大衆及專業人士對兒童權利的認識,宣導社會人士重視保護兒童。“義工服務”:中心服務的推行有賴義工的積極參與,借着與該會的共同信念,達致預防的成效。歡迎對保護兒童工作充滿熱誠人士,參與該會的義工服務。“專業培訓”:扮演敎育及訓練的角色,提供高質素的預防及支援的保護兒童服務。
“生之喜悅”的計劃
虐待兒童的成因複雜多樣,其中由於女性初次懷孕導致產後抑鬱症,照顧初生嬰兒的時候,不自覺地施以暴力,如過度搖晃等對幼嬰造成傷害。護兒中心參照源於瑞典的“生之喜悅”計劃,積極進行護兒敎育的防治工作。中心於二○○八年引進這項計劃,並獲得相關部門和專業人士的支持和認同,招募了一批有志於保護兒童的婦女,經過專業培訓後正式成為義工,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服務。
“生之喜悅”計劃透過有生育經驗的婦女義工,為懷孕婦女及剛誕下嬰兒的家庭進行探訪和電話傾談服務,舒緩有關家庭因新生嬰兒所產生的焦慮和壓力,掌握產前產後護理常識,強化照顧嬰兒知識和技巧,為嬰兒締造一個健康和諧的成長環境,並讓該家庭享受新生命降臨的喜悅。服務對象包括懷孕超過廿八周的第一胎準父母家庭、產後三個月內的家庭。服務內容包括義工家庭探訪及電話傾談、敎育講座、節日慶祝活動、專業輔導、社區支援服務等,費用全免。
氣餒的時候……
麥小姐本職是敎師,已為人母,參加護兒中心義務工作已經三年,亦係“生之喜悅”計劃的專業探訪義工。她回億初次到醫院為準父母辦育兒講座,對他們的疑慮不安印象尤深。兩年來她跟進了三個家庭,三個孩子在家人悉心照顧下,安全健康地成長,麥小姐自豪地說,義工的努力一定不會白費。
林翠鳳從事社會工作超過九年,她說除了愛心,這份工作更需要耐性。黃昏下班時間,離開辦公室後就進行探訪工作,為了人身安全,一般都會兩人一組上門。她回憶有次遇上精神狀態極不穩定的家長,為了幼兒安全,不得不報警處理。她說也有氣餒的時候,因為護兒工作往往牽涉社工局、醫院、警方等不同部門,需要大家通力配合,但目前缺乏協調機制,一些超出中心能力範圍的工作,只能無奈地看着兒童成為“人球”。她說香港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有旣定的“聯席會議”程序,各部門權責分明積極配合,令問題有效迅速得到解決。林翠鳳說除資金的援助,她們更需要政府制度的配合。
文:顧長風
(圖片由護兒中心捉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