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校德育環境的觀察
弘 智
對學校德育環境的觀察
上期拜讀學師的〈怎樣知道一間學校的德育情況〉一文,深感其中之要義。一家學校在培養學生品德發展的路途旣非一蹴即成,而其中種種工作的開展也非三言兩語能盡言。不過若說到怎樣判斷一家學校的德育情況,陶西平先生以其總督學顧問的經驗總結,確是發人深省。如果只容許在有限的時間內了解一家學校,那麼觀察學校的窗戶、廁所、課間操,以及學生合唱,當能分別察覺學校制度的執行水平、學生的文明程度、精神面貌以及團體精神的狀況。
內地學校的敎學狀況雖然與澳門不盡相同,但對學生發展的要求也是殊途同歸。一方面,學校的德育狀況是學校德育環境與德育敎育的執行結果,另一方面則是家庭德育文化與社會道德文化的共同呈現。假若學生處身於無愛的家庭以及黑白顚倒的社會,相信無論學校如何努力,個別學生的德育狀況仍必處於較低的發展水平。
一些學校一改過去各自為政的敎育局面,強調道德敎育科硏經驗的總結,其中特別關注敎師身敎言敎及學校德育文化的重建。據悉有學校把學生品格培育列入敎師表現評核的內容,其實學生的德育狀況是與學校中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的。因此德育不單只是學生訓育組的工作,也不單只是德育科的工作,而是學校每一個部門德育工作的整合。只有大家各盡其責,講求實效,總結經驗,才能使學生的品德得到良性的發展。
如果德育是每時每刻每人的事,那麼要了解一家學校的德育情況,就不能單從學生身上尋找結果。窗戶及廁所不潔可能是學校對衛生環境敎育的忽視,學生合唱中(特別是對校歌的投入程度)可能是學生歸屬感缺失的反映。其他如學校員工的言行、校長對德育的了解、班級德育文化的建設、學校民主化程度以至敎職員工的精神狀況,均是學校德育發展的重要影響源。
日本學生的團隊精神及紀律能力是無可置疑的,但這不是德育的唯一指標。道德敎育的最高目標是培養能做道德決定的人,日本人在二戰期間對亞洲的禍害至今仍是令人記憶猶新。
弘 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