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金指十年醫療規劃未符需求
2010年10月08日
【本報訊】立法議員陳明金質詢當局指出,根據統計局2009年醫療統計資料顯示,本澳居民與護士比例為每千名居民比2.6名護士,醫生和護士比例為1比1.15,居民與病床位比例為每千人平均2.1張,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和地區。
當局在介紹醫療系統的規劃時表示,政府計劃在10年間將病床位增至2000張,達至每千人平均4張的水平,至2020年預計居民與護士比例增加至每千比4名,但得出的數據卻仍然低於香港和發達國家目前的水平。他質問政府的10年醫療規劃是否能夠配合澳門社會的發展需要,政府能否借鑑香港經驗, 建立有效的醫療監管機制。
陳明金認為,2008年和2009年澳門醫療支出佔政府總支出的比例分別為6.97%、5.46%,只達到香港的一半左右。醫療是民生之本,社會綜合醫療水平的高低,受多種因素影響,硬件設施只是其中一方面。
醫護人員的專業水準暫且不論,就硬件設施來說,隨着澳門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人口增加,特區政府首先應該高度重視,適時配套。特區政府的施政方針既為「以民為本」,那麼應該在加大醫療投入的同時,設立有效的監管機制,積極促進醫療科技、專業水平、配套設施等各個環節的綜合持續發展,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統籌規劃現時和未來醫護團隊的人力配置,以滿足本澳社會及居民的基本需求。
為此,陳明金提出如下質詢:一、衛生範疇的7個法案已經通過,在衛生人員的職程制度得以進一步完善的前提下,對吸引醫護專才、激勵士氣,提升醫護人員的整體水平等方面,預期能夠達到甚麼效果?當局公布10年後的醫護人員、病床數目等數據依然低於香港及發達地區現時的水平,單從醫療硬件設施的配套發展來說,如此10年規劃是否能夠配合澳門社會的發展需要?
二、過往幾年的資料顯示,澳門醫療範疇的投入和產出極不平衡,這是否缺乏了完整且有效的醫療監管機制?香港自從醫管局成立以來,建立了有效的監管機制,政府更大幅增加撥款,大大提升了醫療服務質量,本澳是否能借鑑相關經驗?澳門在發展成為國際化都市的同時,政府將如何優化本澳的醫療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