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房倉庫的藝術版圖
博彩娛樂事業在澳門雄霸天下,但一些“少玩兩手,旨在發掘文化風情”的遊客,卻聚焦於遊人如鯽的博物館和中區的展覽場地,甚至走進大街小巷,發掘本土藝術家的另類創作天地。由昔日養牛場搖身一變,成為藝術愛好者創作樂土的藝文空間“牛房倉庫”是其中的經典。
變幻才是永恆。位於美副將大馬路與罅些喇提督大馬路轉角處的“牛房倉庫”,當年確是名副其實,係牛隻由內地運輸抵澳門後、屠宰前的中轉站。在澳門人心中,這個澳葡時代“放置牛牛的倉庫”,一直被稱作牛房。駐場的婆仔屋藝術空間藝術總監李銳奮曾經透露,○三年從婆仔屋遷至此處,以官助民辦方式接手牛房,之所以沿用昔日“牛房”一名,為的是保存小城集體回憶。
牛房的前世今生
不妨聽聽老澳門講述“澳門牛”的故事。據老人家回憶,從前政府屠場設於聖地牙哥酒店背後的媽閣上街,劏牛前,為免牛欄店號混淆紛爭,從內地整批運入的牛需按店號名稱分開貯存飼養。屠場一聲令下,牛郞將待劏牛隻從牛房鞭趕至媽閣屠場,由北至南,沿着提督馬路、沙梨頭及內港沿岸直到媽閣,全靠步行,路程不短,但當時車少人少,交通暢順。至上世紀八○年代末,由於舊屠場機器落後、效率低下,政府最終棄用媽閣屠場,遷往當時新建之靑洲屠房,連牛房倉庫亦一倂遷徙。
昔日的牛房倉庫雖然功成身退,今天依舊“牛味不減”,漫步牛房,空氣中回蕩着一股歷史的況味。倉庫首層改裝成約二百平方米的展場,到處可見長長的水泥槽,原來是餵飼牛牛的飮食槽,部分安裝於槽底的鐵鏈及鐵環仍在。置身其中欣賞展覽,不難想像當年衆牛牛開餐的熱鬧場面,認眞盞鬼有趣。場內的細微處亦見特色,木造的天花橫樑、鋪瓦屋頂,低處用於觀察牛隻動靜的圓形小瞭望窗,高處通風透氣的黑色推門扇窗等,與土黃色經久失修、斑駁的建築外牆相互映襯,果然充滿藝術氣息。
聲色文藝的綻放
牛房倉庫擁有樓上樓下、大小兩個展覽或演出空間,進入主建築,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間小書店。主人把快將上演的各類型藝文活動宣傳單張置於最當眼處,尤其方便初抵小城的藝術愛好者。名曰書店,或許有點言過其實,皆因店內僅有一個書架,陳設婆仔屋藝術空間自資出版或與澳門相關的文化書籍,數量不算豐富。但若仔細欣賞不同風格的藝人寄賣於店內的CD、照片或明信片,聲、色、文、藝俱全,讓這個狹小的空間頓時充盈藝文氣息。你可以選購心頭好,因屬限量品,避免重複不在話下,權當支持如此具特色的藝術空間運營,稍盡心意。
爬上窄窄的小樓梯到達二樓,家居感覺盎然。這個被佈置成小客廳的地方,透過小窗灑下金黃陽光,映照在紫羅蘭色的布藝沙發與雕花圓鐵桌子上,溫暖洋溢,舒適愜意。光影中隱約窺見藝術家或文化人閒悠討論的身影,創意無限的藝術企劃常常在此誕生。至於遊人,可把握周末下午茶時份,兼職咖啡甜點師駐場的機會,享受Tea time,將窗外車水馬龍抛諸腦後,在咖啡的濃蘊與藍調的律動間體會樂活時光,與三五摯友或偶遇的藝文愛好者,細數小城趣事,幸福宛如夏荷綻放。
小客廳後面是一個小小的展覽空間,供本地藝術家使用,展覽約每一個半月定期更換。前文所述的另一個相對較大型的展覽空間,位於一樓另一側,李銳奮介紹,此處不但是平面或立體裝置、攝錄作品的展覽場,不同類型的劇場藝術、電影放映,甚或音樂會、藝穗節等活動亦可在此進行。讓你一邊看裝置藝術,一邊欣賞音樂、戲劇等,經常吸引本地後生仔與外籍人士。展覽場旁邊還有陶藝工作室及小型敎室,自牛房倉庫啟用後,陶瓷工作坊就不間斷地推出,反應不俗。時値周末下午,學員在導師指導下,饒有興趣地坐在製陶機器前動手,一種不可預知的興奮,從佈滿灰泥的指縫中輕輕溢出,調劑着平日忙碌的生活。
從昔日澳葡政府的市政廳牛房,至今日藝術工作者的落腳地,牛房倉庫舊建築不但屹立不倒,還注入了新生命。一方面它承載了鼓勵實驗精神、開拓創作新路向的發展,採取展覽、工作坊、藝術家駐場的新形式,為鍾情藝術創作的“有緣人”製造機會;同時更吸引不同風格的“知音人”投身藝術大家庭。藝術不分性別,亦無分年齡,牛房倉庫的“打開蚊帳”、“兒想天開”等“大人細路齊齊創作展”計劃,讓藝術家邀約大小朋友共同創作童心童趣作品,激發創作靈感。“乜我嘅世界原來可以咁?”係細路造訪牛房後的一致評價。
走進社區的光影
要實踐生活與藝術結合的理念,光吸引藝術家與愛好者“走進來”還不夠,將藝術文化延伸至社區,“走出去”亦是關鍵。為本土文化尋找新路向,是李銳奮的焦點。藝術並非僅是浮光掠影、雍容華麗,亦非遠離社會現實的陽春白雪。它不應該只是藝術家獨白式地表現藝術奮鬥史,或展示個人姿態的承載物,他很希望以另類整合的藝術手段,帶出對社會的關注,先後於○七、○九年策劃的“靑洲藝術計劃”是代表作。
身為藝術總監,李銳奮不掩飾對展覽成功的喜悅之情。主辦者的創作目光投向對靑洲木屋區的人文關懷,透過口述歷史、視覺藝術及戲劇三方面,將藝術與歷史、生活和社區,建立起平實自然的親切聯繫,趕在靑洲社區文化消失之前,娓娓道來緬懷昨日、繾綣今朝的感情,欲語還休、似去仍留的表現張力讓當事人觸動。在一名居住靑洲四十多年的法國修女的引領下,藝術工作者的鏡頭和筆觸,與當地居民親密接觸,當他們在相片、紀錄短片、戲劇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與生活軌跡,李銳奮的努力在社區引起了強烈迴響。
澳門中西文化交匯的特點,似乎總有意無意間體現於城市某個角落,來到牛房倉庫,看見不同國家、地區的藝術家即場創作或主講藝術工作坊,是普通不過的事情。受邀來澳的藝術家們,通常逗留整整一個月,他們將駐場創作的作品即席展示,與本地觀衆互動交流。你還等甚麼?走進來一起體驗吧!
暢遊小貼士一:雖然與博物館、文化中心或中區熱門展覽館有段距離,但牛房倉庫無疑是本土特色藝術空間連線上的一員,串聯其他不同的民辦展演空間,如仁慈堂婆仔屋、瘋堂十號創意園、三巴藝門、窮空間等一倂遊覽,從不同的藝術氛圍中感受澳門,別有一番情趣。
暢遊小貼士二:潮流興Mix,牛房倉庫地處澳門特殊的歷史文化地帶,感受完此處的藝術氣息後,遊客亦可循藝術總監李銳奮推介的特色線路,順道一遊毗鄰的澳門三大古廟之蓮峰廟、普濟禪院(觀音堂)。尙有精力者,一倂聯遊近在咫尺的紅街市及逸園狗場,或信步至環境清幽的藥王禪院和竹林寺等,魅力吸引陸續有來。
溫馨提示
“第24屆澳門國際音樂節”,10月3日-11月7日,查詢:http://www.icm.gov.mo/fimm;“第57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11月18-21日,查詢:http://www.macautourism.gov.mo/
文、圖:悅 言
(部分圖片由牛房倉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