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關前街“尋寳”到南灣
在澳門街玩古董收藏的,相信無人不識盧豐記的梁孔池,他入行三十幾年,別說早已在本地響朶,即使在香港的行家之間,相信亦大名遠播,由裕華國貨公司到荷里活道古董街,都有他的身影。因為興趣而入行,逐漸發展成生意,幾十年來梁孔池見盡行業興衰,也看遍市場漲落。收藏古物旣係興趣也是投資,旣考眼光也講緣份,鑒別知識在乎歲月磨練,而資金本錢也可以慢慢積累,保最最最重要的,他說還是眼光:“這一行只有買錯(假),沒有買貴!”憑着這份膽識與狠勁,在關前街待了卅幾年,正値租金和人工猛漲的今天,他毅然衝出老區,進駐南灣商業地段,將陶瓷古董買賣推上另一個台階……
六十年代北上掃貨
梁孔池回憶六七十年代入行之初,適値內地的動蕩年代,人民連兩餐溫飽也成問題,古玩工藝品之類都乏人問津,難得有港澳同胞來收購,當時他到內地的工藝品店大手掃貨,可謂收了第一桶金。他從事這個行業三十多年,見證了近代陶瓷業的興旺,近年隨着中國內地政策開放和經濟轉變,行業得到良好的發展,珍貴的陶瓷收藏品不斷升値,仍有大量的市場需求。內地石灣和景德鎭的陶瓷出品漸多,加上他當年的收購,現在手上儲了不少精品。
不論從事任何行業都需要先學習,梁生認為:“從事這一行,要經常到不同地方看貨,從佛山石灣、江西景德鎭以至天津等地,每季都要去最少一至兩次,為客人尋找貨源,同時亦可了解市場的發展及需要。”隨着陶瓷業不斷發展,以及現今的科技日近月異,很多仿製品流入市場,所以必須要有經驗及獨特的眼光去購貨。同時,亦需要不停學習新名家的作品、風格等各方面的知識。
由靑花粉彩到文革
“八十年代以前,當時的客源一般以香港人、外國旅客、在澳門居住的葡萄牙人為主,但仍有幾位香港同行的大買家進行買貨。每個客人購買過甚麼樣的款式、類型的陶瓷,都會記錄下來。”梁生娓娓道來。他初期售賣的陶瓷品以中檔貨品為主,當時的店舖位於關前街,但時而世易,關前街的陶瓷行業已面目全非。隨着澳門近年經濟發展,他決定走出老街老巷,打造一個新試點,店內以高級珍品為主,進一步擴闊客源,也希望吸引年輕客人。
新店座落南灣商業區, “名瓷”的店號充滿中產味道,一千多呎的Show room陳列了罕有的陶瓷藝術精品,包括較受歡迎的靑花瓷、粉彩瓷、名家瓷畫、文革瓷及紫砂茶壼等等。名家瓷畫主要是清末、民國、近代的名家作品,比如珠山八友以人物、山水為主題的瓷畫。瓷畫的欣賞及收藏價値極高,現在國內外的收藏家都需求極大。
此外,亦有六十年代的文革瓷,如:“上山下鄕”、“智取威虎山”、“王進喜”等人物故事擺件,造型神態傳神,可以為大家重拾六十年代的集體回憶。當中,尤其珍貴的是一套十件齊全的“智取威虎山”,人物型態栩栩如生,難得的是齊件不缺數,為當今海內外少見。
新店走出尋寳年代
梁孔池認為,只有合理價格及有豐富的陶瓷知識,才可以幫助客人買得心頭好。“買貨的客人,都是識貨之人,有些門外漢客人認為以低價能買靚的陶瓷,是不可能的事,世界上哪有這麼多的寳來尋?”走出關前街,也走出了“尋寳”的年代,面向更有實力和眼光的收藏家和投資者,誰說老街老店就一定是夕陽行業?
除了經營陶瓷批發及零售,梁孔池亦積極舉辦陶藝展覽,如年前於新葡京酒店舉辦“耕陶五代·劉澤棉陶藝展”,去年於凱旋門酒店舉辦的“中國名家陶瓷精品展”,都反應理想,他希望把陶瓷文化在本地推廣之餘,也透過澳門作為世界旅遊城市的平台,凝聚世界各地熱愛陶瓷文化的人士,能在這裡交流收藏的心得。
陶藝文化歷數家珍
坐鎭“名瓷”新店,梁孔池細數這種藝術文化的源流。陶瓷工藝文化由古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流傳至今的不計其數,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窯口,製作的風格亦有所不同,所以從事鑒賞,必須先通過瓷器的造型、瓷胎、釉色、工藝、刻紋、彩料、別款識等幾個方面去鑒賞、收藏。
梁生對店內陳列的兩大瓷器品種——靑花瓷和粉彩瓷,都相當有硏究。他說靑花瓷是瓷器釉下彩品種之一,是用含有氧化鈷的土礦的上色原料,先在瓷器上直接描繪紋飾,再罩上透明釉高溫還原一次燒成,它始於唐朝,發展到元朝時,這種技術取得成就。早中期靑花呈藍中暗灰,中晩期的色澤藍色發艷,至今在瓷器中有不能取替的地位。
粉彩瓷是在清康煕年間的瓷器新品種,流行至今,器型豐富,製品胎薄透光,釉面白潤如玉,彩繪所畫的紋飾以花卉草蟲蝴蝶為主,其次是人物故事、動物、山水畫等。其畫法亦有多種,如:平塗、渲染、沒骨法等,其工筆、寫意俱全,同時,因作者有不同的風格,而有千變萬化的各款造式。
文、圖:古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