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正:教師職程修改不符實際
冀當局與教育界加強溝通減分歧
【本報消息】對於教青局早前就《私立教學人員制度框架》提出兩項修改建議,議員李從正認為有關建議不符合教師的實際情況和期望,顯見當局不了解教師的真正訴求。期望當局加緊與教育界研究和溝通,減少分歧。
單方建議教師難認同
李從正表示,政府過去多年在教育投資方面只着重“硬件”設施,但在“軟件”如老師團隊的培養和教學質量、課程設置等方面的投資則有所不足;有教師反映當局對本澳教育的投入雖大,但資源大部分集中用於改善學生學習條件和環境,對教師只是有限度地提供了一定的資助。
對於教青局近日就《框架》提出修訂建議,把第一級與第六級教師的直接津貼差額由文本第三稿訂定的一點八倍修改為一點三倍;李從正對此不表認同,指當局不太了解教師的真正訴求,卻單方面提出建議;並指出不少老師對《框架》內容仍然有很多不清晰的地方,促請政府盡快向教師明晰有關內容。
學校實際操作有困難
現職教師、澳門歷史教育學會副會長歐陽國健指出,雖然今次的修改落差大和不盡完美,但認同政府推出“職級津貼與學校薪酬的支付”的原意,有助拉近官校與私校之間的薪酬差距,認為是一個理想模式,惟學校在操作上有困難;他期望政府推出既理想又具操作性的方案。
另外,當局又建議將教師工作時間的計算單位由“每周”調整至“每年”,李從正直指建議沒有經過充分考慮及不成熟,此修改是否意味學校可以要求教師一日工作二十四小時?他認為相關規定應能保障教師每日有充足的休息時間,不能將“每周”調整至“每年”。
立會換屆研究需磨合
他指出,《框架》已經經過兩次的諮詢和修訂,但政府、學校和教師至今仍存分歧,擔心當局未達到共識前就把《框架》提交到立法會審議,令《框架》經過一段長時間仍未獲得通過。他強調每項政策都必須得到社會共識,期望當局加緊與教育界研究和溝通,減少分歧。同時,歐陽國健憂慮立法會“換屆”後,立法議員需要經過 “磨合期”,以及不一定每位立法議員都清楚了解教育界的運作和狀況,未能適時反映教育界的訴求,令《框架》的審議進度“一拖再拖”。
另外,針對本澳學生的留班率較鄰近地區偏高的問題,李從正認為本澳的教育規劃不足,指出本澳學生不一定全部適合現時傳統的文化教育方式,建議當局因材施教,推行分流教育,讓在技能或創作方面較有天份的學生接受合適的教育;期望當局要全方位發展,如文化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等均需要作好全方位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