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綢繆應付網絡欺凌組織濫藥活動
社工倡設網上監督部門
【本報消息】網絡資訊發達,造就網絡欺凌、組織濫藥活動情況越趨猖獗。有資深社工指出,本澳部分學校平均一學年就有數宗學生網絡欺凌事件求助,但透過網絡召集濫藥活動則為數不多;建議當局增設 “網上監督”部門,遇上上述青少年問題即時轉介社工跟進,事件才不至於越演越烈。
主導轉介社工
不少人喜愛在網上表達意見,分享欺凌事件甚至是短片,香港早前有學生不堪壓力跳樓自殺身亡,大好人生就此完結。街總青委會主任羅玉昆表示,駐校社工反映上學年有數宗涉及排斥、打架等欺凌事件,最嚴重的個案是同學間出現“口角”,其中一方向同窗散佈流言不止,還相約彼此到某處“開片”,幸好駐校社工透過網上留言揭發事件並報警處理,才讓事件終告平息。即使本澳情況未如鄰埠般嚴重,但她坦言事件值得關注。
從上述事件看出,社工主要透過網絡留言才揭發事件。羅玉昆指出,不管駐校或外展社工,皆會利用網絡與學生或服務對象進行通訊,以得悉最新近況。她認同本澳有必要增設如鄰埠般的網上監督員,用以監察年輕人的狀況;但建議由有關當局主導開設,並安排人員專門搜集網絡如援交、自殺、欺凌等帖子,再按輕重緩急轉介社工協調處理,以免事件一發不可收拾。
政策傾斜配合
畢竟“面對面”傾談可洞察服務對象的情緒與真實性,況且人手短缺是本澳社工一直長存的困難,前線人員也未必能真正應付實況。對此,羅玉昆認為能否未雨綢繆應付這種新時代問題,當局的政策傾斜及配合,顯得尤其重要。
時下青年愛足不出戶、長時間使用社交網站,鄰埠更有濫藥者藉此召集“同好”吸毒。基督教新生命團契“SY部落”主任劉展瑞指出,本澳地方細小,從接觸到的個案顯示,本澳濫藥者多以組群般散佈訊息,祇有少部分以網絡傳播。雖此,該“部落”早已在年輕人喜愛的社交網站開設帳號,用以宣揚毒品的禍害及需承擔的法律責任。
他贊成增設“網上監督”部門,但需注意不能過於乏味傳統,以免服務對象“左耳入,右耳出”,同時要經常更新網站情況及具備完善策略,擴大宣傳,才能增加監督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