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之言) 推動閱讀風氣營造文創產業成長土壤
2010年10月20日
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主任張素梅在出席一間新書店開幕禮後,接受傳媒訪問時說:為了引起市民特別是青少年的閱讀興趣,政府會研究提供更多休閒空間供市民閱讀,例如在教青局轄下的中心設立更多「圖書角」,讓青少年有機會接觸書本,並會研究青少年的閱讀習慣,提供電子書等,盡量迎合需求云云。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是古人勸學的一句名言,這句名言雖然沒解釋讀書有何好處,但卻有一定的感染力,讓人覺得「讀書」無論如何就是一件好事。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能開人茅塞、啟人疑竇,引人思考,提升人文素質,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雖然,讀得書多並不一定能賺到錢,但似乎不會有人否定「讀書」的好處。
人所皆知,澳門閱讀風氣並不盛行,在公共場所裏,很少會見到本地人拿着一本書在細細閱讀。澳門人,特別是年輕一代,不但甚少涉獵文學和文藝作品,連其他諸如社會、財經及時政的讀物也甚少碰,以前的家長還會長把閱讀風氣差的責任推到漫畫身上,但現在的情況是青少年甚至連漫畫都少看了,只識得玩 Facebook和online game,對身邊的世界一無所知,情況實應重視。
也許,澳門是賭城的關係,「書書(與「輸」同音)聲,咁難聽」,社會潛意識就抗拒閱讀;然而,如果社會的閱讀風氣不盛行,本地人對文化的認識和尊重也就會相對薄弱,那麼,現在正風風火火地談論的文化產業也將難以得到發展。
事實上,一個地方的文化產業能否發展起來,很大程度取決於當地的人文素質及市民文化性格。本澳在文化發展上一直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文化積澱出現斷層,有人文質素的文物不獲重視,本土文化意識薄弱,澳門人身分認同感低……這些都是發展文化產業的最大障礙。沒有文化積澱及市民文化性格的文化產業,其本身靈魂是薄弱的,其根本是不牢固的。
體育也有分精英體育和大眾體育,一個國家的一項精英體育能否長時間在世界上佔優勢,其對應的大眾體育是否普遍也有很大關係。同樣道理,單單搞文化產業是難以成功的,假設政府願意在這段時間投放大量資源、業界心胸廣闊引進大量專才,可能會出現三數年的繁榮景象,然而,沒有市民大眾的欣賞、理解、討論和認同,沒有本地人才的「繼後香燈」,澳門的文化產業也只會如無根之花,遲早凋謝。因此,創造條件讓澳門的閱讀風氣得以較為盛行,讓社會對文學、文藝和文化有所理解和認同,是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條件。
可是,現在整個社會的人文底子薄弱,社會對文化藝術的認識較淺,唯利是圖的風氣壓倒一切,又怎可以營造一個良好氛圍?再者,澳門人較缺乏閱讀的空間和機會,而社會上層撇除官腔具體深入地談閱讀、講文化的時候極少,澳門市民及年輕一代又怎會得到導引呢?「萬丈高樓從地起」,正如有論者所言,閱讀單單靠推廣是難以成功的,人文質素要慢慢培養,人文底蘊要漸漸形成,因此,社會上層的官員和成年人有責任帶頭閱讀、尊重閱讀,從而推動澳門閱讀風氣的盛行,提升整體人文素質。同時,為更好地做好推廣閱讀風氣的工作,政府應該就目前市民及青少年的閱讀習慣進行調查,以便掌握數據,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