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現有資源開拓文化產業
2010年10月22日
潮流興文化產業,從藝術家角度對與他們息息相關的文化產業發展,又有何見解呢?如何可以創造具本澳特色的文化產業呢?
梁達鴻說,其實文化是社會的底蘊,所以文化產業應該是將尚未開發的底蘊,繼而去推動,並增加它的附加價值。
當然電腦卡通等都是產業的一部分,但要具有地方特色才能稱為文化產業的產物,否則只是普通的產物而已。
政府要如何推動文化產業呢?畢子融認為,文化產業不能借不能買回來的,是自然衍生的。
而梁達鴻表示,政府首先是知道本身的生命在哪裡,再適當的運用現有的資源,否則會產生很多矛盾,他更以最近政府提議的「活化工廈」來說。
他說政府若有此計劃,不應「事先張揚」,像今次政府一出口,即令地產界有炒作,舊工廈的價錢立即拔地而起。
「事先張揚」美事變壞事
他又說,政府應仿傚台灣的做法,龍應台上任文化局局長時,首要工作就是「挖寶」,將當地政府棄置的資源一一列清單,然後交予藝術家自由發揮,成功地令當地的文化產業遍地開花。
梁達鴻謂,澳門仍保留很多具保育的舊建築物,可以供藝術家運用創作。到底哪些可以給藝術家使用,可先在社會取得共識再實行。
他說,例如他見到很多舞蹈的團體,因場地所限,只能在綜藝館的走廊分佔一角的練習。雖然環境狹窄,但年輕人也很有毅力地「碌地」,當局應開放一些空間給他們,令他們可以有資源發展,有助本澳各項文化產業的崛起。
辦國際級藝術節帶動產業發展
他又說,澳門其實具條件發揮文化產業,像本澳視覺藝術展覽,可以更加國際化,建議舉辦諸如國際藝術節,是為期兩年的,讓東南亞等地區人士,若要看某某展覽一定要來本澳欣賞;若有此大規模的展覽,必可以吸引畫廊或畫商、收藏家或收藏商等來澳,再來有藝術經紀,澳門藝術品巿場就會蓬勃成長。
更強調這並非痴人說夢話,因為當局與中國故宮合作舉辦的展覽,每次都吸引來自日本、台灣的收藏家來參觀,證明這個方向是可行的。
中山的黃新本亦「英雄所見略同」。
他認為發展文化產業,巿場就需要有藝術家的代理及經紀,才能激活行業的發展。
此外,梁達鴻指如果澳門帶頭做,首先可以針對年輕的藝術家入手,收集他們有創作力的作品,既可推動年輕藝術家創作,日後亦能成為專門研究他們的勝地。
雖然成為了熱門的話題,但到目前為止政府對文化產業既無政策又無資助,期待早日公布政策措施,否則只成為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