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靈活按意見及實際情況適時調整
學校發展計劃成效顯著
【本報消息】特區政府○七年成立教育發展基金,下設“學校發展計劃”供全澳非高等教育學校根據各自辦學理念和特色,在獲取常規教育經費外,再提出各項資助申請。有學校負責人認同計劃成效,三年來當局能夠根據反饋意見與實際情況適時調整,“只要學校以生為本,敢想、敢創造,申請就有獲批的可能”,自由度、靈活度甚高。基金資助覆蓋範圍廣泛。
三語書介紹中華文化
教青局昨日下午二時半假中葡職業技術學校舉辦“學校發展計劃分享會”,設“認識祖國,愛我中華”學習之旅、藝術教育、科學教育、資訊科技教育、餘暇活動、專職人員及其他專案等六個主題,邀請廿九所學校負責人分享卅六個計劃的實踐經驗。教青局長蘇朝暉及多名主管、教發基金委員、各學校代表等共八百人次出席。每一主題每場安排三所學校和與會者分享推行計劃時遇到的困難、取得的經驗及成效,讓教育同工相互借鑒。
葡文學校校長施綺蓮介紹該校發展創思教育的成效,最大得着在成功出版一本以“中國與澳門的傳說和故事”為主題的中、英、葡三語書籍,開創教授以葡文為母語的學生認識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先河。該書屬典型的跨學科合作項目,集合葡文、英文、中文、電腦、美術等各科老師的力量,並誘導學生積極參與繪畫配圖。書籍以文本促進創思教學,帶動全校師生認識平時難以接觸的優秀中華文化。
以生為本計劃多獲批
三年前成功申請資訊科技計劃的聖公會蔡高中學校長陳志君表示,從擬定、撰寫、審批、實施至檢討成效,學校需要考量為購買資訊輔助設施自行承擔的支出、如何協助教師掌握軟、硬體設施,過程經歷不同挑戰。三年來教青局亦與校方檢討成效。發展至今,認為資訊科技計劃的成效有三:成功開闢促進師生互動交流的多元途徑;協助行政部門提高工作效率;成功創建“無紙化”校園。另外整合網上免費軟體切合學校需要,減省不少開支。
勞校主任袁耀庭表示,計劃循資助全面、批給靈活等方向發展,部分在 “學校發展計劃”專項中未列明的內容,只要學校真正以助學生發展為出發點,教師敢想、敢創造,都有獲批的可能。如條文中未列出的聯校田徑賽事、組織學校足球隊到內地集訓等,大大加強學生多元發展的機會。認為計劃不但讓學生受惠,教師的專業能力和自我價值亦得到鍛煉和提升,促進個人專業成長,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