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閱讀:閱讀素養-以PISA的閱讀檢測為例(下)
「閱讀素養是一種關於書寫文字的理解、應用與反思;主要目的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發展個人知識與潛能,以及社會的參與。」
其次,PISA強調閱讀歷程的思維。依其說明,閱讀素養可分為兩個主層次:「由文本獲得資訊」,以及「超越文本的反思」。
在「由文本獲得資訊」的部分,可再次分兩個部分:如果「焦點置於文本的一部分」,其目的是為了「取得某些特定的資訊」;如果「焦點置於文本段落間的關係」,即是為了「獲得整體的理解」或是「發展出對文本詮釋」。
第二部分「超越文本的反思」,即關注於文本的「內容」與「結構」,但特別強調對這兩者的「反思」(reflect)。以上五個部分,是針對閱讀的歷程中,可能涉及的閱讀思維。
最後,PISA還分四種閱讀的情境(situations):個人興趣閱讀(如個人信件、小說等)、公共利益閱讀(如政府文告)、職業需求閱讀(如操作手冊)、教育需求閱讀(如教師手冊),以瞭解學生在接受基本的九年教育之後,不同層面所呈現的閱讀素養。
綜上所言,如果我們以PISA的閱讀檢測為例,可以認知到閱讀素養的內涵,可以由不同的生活實用文本呈現出來,也可以由閱讀的五個歷程與目的、閱讀的情境來加以分析,顯見閱讀素養的展現是多層次,且極具複雜性的。
然而,我們也必然知曉,OECD/PISA畢竟是市場經濟導向的思維(其主要成員皆是資本主義的國家),對於文化層次的考量可能稍嫌不足,簡單的說,當他們企圖建立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測驗時,就忽略了在地本土的文化深層思維了(試想這些測驗如果在非洲原住民部落實施,其結果可能就大相逕庭了)。或許,這是國際閱讀能力相關檢測所面臨最大的挑戰,當然也值得國內進行相關全面性檢測時,值得注意的部分了。
⊙作者介紹⊙
許育健,畢業於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現攻讀師大教育系課程與教學組博士,目前也是北市國教輔導團國語文領域輔導員之一,經常擔任國小週三研習(或工作坊)國語文領域閱讀與寫作等相關講題講師,迄今近百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