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jornalsisi.com/news-cd.asp?id=2950產業之船何處突圍
文創業:霧裡看花
【發佈日期】2010-09-16 01:51:35 【閱讀】159 【我要列印】 【我要評論】
澳門文化產業委員會總名單公佈已有一個月,第一次會議召開也超過兩周,連日來,社會對澳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議論未有降溫,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帶領部分文產會成員訪台,也進一步拉動了民間對此一產業發展的關注。然而,如何確保這個仍在孵化階段的產業得以成長和發展,如何保證產業不至於淪落為口號和資助款的化身,這一切,均要視乎澳門發展文化產業的方向。
文創產業如何發展?發展甚麼?文化局局長、文產會委員吳衛鳴曾指出,現階段比較成熟且具潛質的項目,包括視覺藝術、設計、電影錄像、流行音樂、表演藝術、出版、服裝及動漫,列為八大重點發展項目,其中視覺藝術及設計為突破口,先行先試。
目標市場在哪裡?
單獨看來,上述八大項目在鄰近多個地區已經比較發達,那麼澳門有甚麼優勢,得以從眾多競爭對手中突圍而出呢?最重要的一點是,作為一種產業,它們的目標市場在哪裡?這些都是引人思考的問題。
意見認為,沒有市場,就不為其產業。正如澳門各大賭場一樣,因為其目標客戶主要是內地賭客,所以在賭場內用的是簡體字;因為對象年齡是有一定積蓄的中年人士,所以在場內要營造貼近成熟人群喜好的氛圍;因為要從源頭爭取客源,所以透過內地旅行社拉客,在關口用“發財車”運走客人。這一切,都是博彩業者對市場的充分瞭解後作出的針對性舉措。
賭場尚進行如此多樣性的市場推廣工作,作為基礎不穩的澳門文化產業,如何得以投入產出,這需要更大更多的努力。可是,文化產業委員會並沒有吸納外地的資深行業人才,而文化局轄下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也不見有關聘用外地有經驗人士的信息。沒有市場導向的產業,會否如“盲頭烏蠅”一樣?有關人士指出,澳門發展文創產業,關鍵之處是建立商業運作模式,找到市場,再針對市場空間發展出獨有的產品,逐漸建立品牌,再開發其他相關產品。
產業導向是甚麽?
澳門目標市場在哪裡?每年來澳的兩千多萬人次旅客是其中之一,此外,尚有泛珠三角市場、東盟市場及以非洲國家為主的葡語國家市場等,在這些市場上,澳門擁有一定的知名度及人脈關係。如果真的要將文化創意產業化,就一定要找市場,否則由政府資助文化事業發展就可以了,無須搞一場“大龍鳳”。
文化局局長吳衛鳴提到的“八大項”中,大部分都意思明確,例如流行音樂及服裝等,是瓜就是瓜,是菜就是菜,恰恰是他提到要作為突破口的視覺藝術及設計,其內容卻相當廣泛,電影電視可以是視覺藝術、繪畫甚至人體彩繪可以是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可以是視覺藝術,連音樂也可以與電子結合成為視覺藝術,那麼澳門要發展的是甚麼視覺藝術?哪方面的視覺藝術有優勢?同樣,設計的意思也相當廣泛,是平面設計呢?是小工藝品設計呢?日常用品設計?甚至是服裝設計、視覺藝術設計?可以說,連具體發展甚麼都未搞清楚,這樣的發展規劃,教人如何放心?
創意人才何處尋?
意見強調,即使找對路子和找到市場,也不一定能夠輕鬆發展成產業,畢竟澳門能發展成規模及與文創產業拉得上邊的企業少之又少,具規模的公司也不一定願意參與發展,文化創意基礎不強,產業也相當薄弱。因此,澳門應該持開放的態度,主動給予優惠政策,邀請外地一些有經驗的品牌企業,協同發展澳門文創產業,否則在澳門“塘水滾塘魚”,搞不出甚麼花樣。
此外,人力資源也是一個考慮的因素,以目前社會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認識,願意投身這一行的居民將會很少,沒有人力資源就難以形成群集;實際上,人力資源還是其次,人才更加難得,而這些難得的人才,更往往不受重視。曾經有廣告界人士抱怨,政府在公開競標時,不是以方案的創意性、創新性為依歸,而是以價低者得,當局普遍不重視創意。不重視創意、不重視人才不單是政府的問題,也是整個社會的問題。
意見表示,在社會文化風氣薄弱、產業基礎差、市場因素不明確、人才不受重視及人力資源制約等重重枷鎖下發展文創產業,可以說真是舉步維艱,不過,發展文化產業肯定對本澳產業多元化、提升澳門人的素質、提高澳門的聲譽及知名度有很大幫助。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如果特區政府有遠見,一定不會以此為畏途,而放棄發展這個對澳門未來有重大幫助的文創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