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敎育構建快樂大道
說到“港孩”、“澳孩”現象,不少師長、父母都會眉頭緊皺,擔心自家孩子嬌生慣養,不懂照顧自己,不會獨立思考,抗逆能力零蛋……身為家長,絕對不想仔女淪為情緖智商、抗逆和自理能力“三低”的孩子,但卻往往有心無力。姑息、縱容等固然要不得。原來還可使用心理學與精神科醫學的方法,在港澳實踐達八年之久的“ICAN全人敎育”計劃是代表作,從“內在”提升學童的心理素質,讓提升意志、體驗成功、感受快樂變得“有心有力”。
卅多學校踴躍參與
“ICAN”由身兼澳門全人敎育促進會監事長的香港知名精神科醫生黃重光創造,因為長期於治療心理亞健康的前線,黃醫生意識到心理素質對靑少年價値觀的影響,使敎師、家長“搲爆頭”。缺乏自信,容易被困難擊倒,形成宅男、宅女一族,又或暴躁任性,難以自律,涉及偏差行為的案例大增。在如此兩極危機邊緣上,“ICAN”心理治療法應運而生。這組表面上是“我成功,我可以”之意的字母組合,背後是治療心理學、動機心理學及發展心理學“三合一”方法,希望讓學生在認知、情緖、行為三方得到專業訓練,學習自我反思(Insights)、自我肯定(Confirmation),發掘人生才能(Abilities),獲得不斷成長(Nurture)。以上四個關鍵字,恰好地,縮寫亦是ICAN。
ICAN概念起源於香港,獲羅康瑞、范徐麗泰等多位知名熱心人士支持下成立了ICAN全人敎育基金,從二○○二年開始,全人敎育的夢想之門由香港逐步向澳門中、小學開啟,今已踏入第八個年頭。回想起當時帶着先導計劃敲響澳門各校門,澳門全人發展中心高級項目經理陳禮國表示,在澳門推行全人敎育,引入心理學作敎學手段並非坦途,當時部分學校充滿疑惑,關於課程內容的特色、相應的敎師培訓、敎學時數等都要逐一解釋清楚。對於澳門學校而言,課節多、敎師壓力大,要騰出敎學時數最困難,陳禮國建議學校集中使用班會或德育課堂講授,尤以對學生瞭若指掌的班主任授課為佳。在團隊鍥而不捨的努力下,至今已有卅三間澳門中、小學參與計劃。
從負面例子中開悟
ICAN採用心理學模式,講求科學是其特色之一,上課前首先讓學生參與心理評估,重點量度其自尊感、快樂程度、無憂感、適應力及受歡迎程度等,及後將結果回饋學校,方便敎師因材施敎,同時亦為跟進及追蹤ICAN課程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效益打下基礎。
ICAN 相信建立高素質的師生關係,是影響及推動學生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因此計劃會將敎師作為全人敎育方法的首要對象。每一位即將為學生授課的敎師都必須參加基礎培訓,學會ICAN專有的一套講故事、角色扮演等生動授課方式,配合課本、敎學資源庫等,日後方可行之有效地向學生推廣。同時,中心設立“ICAN家長” 培訓講座,助家長明白心理素質的重要及當上成功父母的要訣。
前文所述,本澳自願加入“ICAN學校”計劃的中、小學逾卅間,至今已先後培訓了逾一千名敎師、三千名家長與超過兩萬學子。然而,對於本來已有公民敎育或德育敎材套的學校,ICAN的敎材到底有何優勝之處?陳禮國分析,ICAN擺脫了墨守成規的灌輸價値觀為主的常規方法,因應不同年齡段中、小學生心理特徵設計方案正是特色。因為德育敎育中涉及諸多道德、倫理,說敎後學生雖知悉但無法眞正理解,如何讓知行合一?實踐心理學需要學生科學地認識、理解個人情緖,經過反思、消化後,自然會將適當的情緖投射於行為上,理性地判斷是非。因此課程從不忌諱舉出負面例子甚至讓學生演繹“壞形象”,從探究負面人物的心理特徵,剖析他們的內在動機。至中學階段,着重用眞人眞事為例,同樣不規避負面人格功能的分析,讓學生學會分析贊同或反對心理機制的形成過程,重在分享感受。有使用該課程的一條龍學校的校長分享時透露,學生為課本中人物的積極面所感動和鼓舞,從輕鬆的課堂氣氛中悟出正確的價値觀及人生觀,學會欣賞自我及與別人建立關係,更有學生在行為上有顯著改進。
由校園走進社會
在學校層面獲得的良好經驗,全人敎育促進會試着將其向社會層面推廣,兩年前透過“ICAN成功、進步、快樂人生”多媒體自學課程,邀請歷屆學員推動大使在 “促進和諧快樂社會計劃”分享感受。項目助理利慧盈希望,透過一傳百的力量,集合更多人的影響力,鼓勵身邊人改變。活動以敎授待人接物的溝通方式為主,鍛煉表達心底話尤其是反對聲音的技巧,為增進家庭和諧、加深同事彼此理解、減少上下級矛盾等活學活用,自然受歡迎。
人總希望活得美好,窮一生追求成功、進步、快樂者不在少數,以范徐麗泰的話來說:“我雖然奮力闖過不少挫折,但相信未來還會遇上困難,但能否成功克服已不再是最重要的事,我最珍惜的是家人、朋友,還有我提供協助的人面上滿意的笑容。”有才智、轉數高的人不足以應付現代社會的挑戰,社會需要有“心”人,是對工作及社會的責任心,還有懂得如何令自己和其他人開心。ICAN可以,你也可以!
文、圖: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