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澳門PISA成績的兩點思考
閱讀素養亟待改進
三年一屆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即 PISA)成績公佈,這次(2009年)硏究計劃的焦點是閱讀,在參與硏究計劃的65個國家或經濟體系中,澳門的閱讀素養表現在統計上顯著地低於OECD 成員國的平均値,排名介乎27至30,在硏究計劃中被介定為“低表現”的學生,即未達到素養水平2的學生約佔15%;素養表現處於最高水準級別5和6的學生,是當今知識型社會極需要的人才,這類學生在澳門只有3%。澳門閱讀素養表現亟待改進。在統計上顯著地高於澳門的亞洲國家或地區有上海、韓國、香港、新加坡、日本、中華台北,而這些國家或地區就是或將會成為區域合作的夥伴,亦即是本澳學生的競爭對手!
影響澳門測試成績的一些不利因素
雖然特區政府在幾年前開始在推廣閱讀上投放資源,鼓勵學生閱讀,但澳門學生閱讀素養未如理想,可說是意料中事。這批接受測試的學生在小學低年級時期,絕大部分並未接受系統的閱讀敎育,因此,正如總結報吿中指出:他們對於閱讀“使用和提取”的表現尙可,在“綜合和詮釋”中表現一般,在最高層次的“反思和評估” 的表現則較差。再者,接受測試的全體澳門中學生,於測試期間,其年齡均介乎15周歲,按理他們大多應就讀於初三、高一;然而,實際上就讀初一、初二的學生已超過25%,這種年級分佈狀況,對澳門取樣所顯示的素養表現有很大影響。若仍不從根本做起,就算政府投放更大資源,相信在2018年再面臨的閱讀測試中,隨着成員國的不斷進步或更多敎育先進的地區參加,我們的成績只會相對更差!當然,筆者並非為追求測試的分數,而是分數反映了靑少年在學習型社會中的謀生及競爭力。
兩點値得思考的問題
就這次PISA成績,敎靑局可考慮以下兩方面:
(一) 加強學校領導層及敎師培訓。PISA測試已獲世界敎育先進的國家或地區認同,其測試的並非知識,而是以素養和能力為主。學校的領導層及敎師們在敎育學院就讀時,可能根本未有機會系統地學習與閱讀相關的理論。若行政人員對世界敎育潮流的發展未能充分掌握,敎師在進行閱讀敎育時仍停留在敎授“使用和提取”的階段,試問又如何要求我們下一代要“反思和評估”呢?然而,敎學人員工作量大,在課後進修效果不一定良好。因此建議敎靑局鼓勵學校在學年工作計劃中預留兩天時間作全校敎學人員進修日,其中有一些進修內容由敎靑局主導,以利於敎學人員的進修能配合敎靑局的敎育政策。而2012及2015分別進行的數學及科學測試更是迫在眉睫,各敎育相關持分者若不認眞面對,屆時的結果只會令大家更憂心。
(二)認眞硏討各敎育階段之最高留級率。在剛開始的《非高等敎育十年規劃》諮詢稿中,亦提到“促進學生學習成功,減低小學、初中學生的留級率。”澳門留級率過高,無論對學生、家長、老師、學校行政,甚至敎育當局都構成不必要的壓力。不能否認,部分學生留級後的確對其學習帶來正面的影響,但留級率過高是學生學習問題、是敎師敎學問題、是課程問題抑或是學校推行補底力度不足?留級的意義何在?留級百分比多少才算合理?這些問題都値得我們花時間認眞硏討和作科學論證,核心目的是使我們的下一代有競爭力。
澳門的非高等敎育的確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間,各持分者均有不同的訴求。如何互相諒解、互相支援,合各方之力,培養好我們的下一代,正是家長的願望、也是我們作為敎育工作者的使命,以及敎育領導部門的責任。
敢 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