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抓閱讀
石 瑋
家校合作抓閱讀
澳門特別行政區於2003年首次參加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往後相隔三年,即2006年及2009年繼續參與該項硏究計劃。
PISA2009硏究計劃的焦點是閱讀,在參與計劃的65個國家及地區中,澳門學生的閱讀素養表現低於OECD平均値,閱讀總量的排名介乎20 ~ 30。
將閱讀素養成績的平均値由高至低排列,在統計上顯著高於澳門的六個亞洲國家及地區有:中國上海、韓國、中國香港、新加坡、日本、中華台北;在統計上顯著地高於澳門的十個亞洲以外地區的國家有:芬蘭、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荷蘭、比利時、挪威、愛沙尼亞、瑞士、波蘭。從“閱讀”這項來看,參與是次閱讀素養且被冠以“高表現”的學生,是當今知識型社會極需要和珍視的人才,這類學生在澳門只看到約佔3%。
其實,從2004年4月至今,特區政府、敎靑局全方位開展了各種奬勵閱讀的活動。很多學校採取多種方法敎育學生重視閱讀,但效果似乎不甚理想。反思在培養學生閱讀過程中的不足之處,本人試從家校合作方面粗淺分析如下:
1.學生閱讀只從興趣出發
一些學生閱讀不是從應該掌握的知識層面考慮,有選擇地閱讀,而是有趣味的書籍閱讀多一些,如武俠小說、漫畫書、言情小說、科幻小說等,看報也多是看娛樂版面。如果老師在早晨上課前五分鐘左右,把當天重要的時事說一遍,且帶有懸念,學生課後就會跟蹤當天報紙,可逐漸養成學生關心時事的習慣。
2.家長沒有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一些雙職家長(特別是三班輪轉的家長)很少有時間敎育孩子,更沒有時間培養孩子養成閱讀習慣。
現代人生孩子都不多,家長實應多想辦法幫助孩子,從幼兒開始撒下愛閱讀的種子,特別是通過閱讀,使孩子從中明白事理,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孝敬長輩,如何做人。如果持之以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他們的閱讀能力也會隨之增強。閱讀能力越強的人,越有能力蒐集、理解、判斷資訊,以達成個人目標、增進知識、開發潛能,並運用資訊,有效參與現代社會的複雜運作。也就是說,當一個孩子的閱讀能力越高,這個孩子在數學或科學等領域的學習成就,也就相對比較高。這樣的孩子才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3.孩子的業餘時間滿額
在如今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一些家長常常跟孩子強調發展智力、抓好學習的重要,為孩子的升學、就業,請主科或藝能科敎師補習,佔據了孩子的所有業餘時間,孩子除了吃飯及睡眠以外,沒有或只有較少業餘時間閱讀。
4. 要培養孩子閱讀樂趣
家長可以在家居中或孩子睡房中,置放適合孩子閱讀的有益書籍,方便隨時閱讀。在閱讀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提高自學能力,增加學習如何做人的機會。
孩子入讀小學後,師長可以要求孩子到圖書館去感受閱讀的樂趣。有計劃指定孩子閱讀一些書籍,讓孩子討論、表達感受,從中得到啟發,受到敎育,可以培養孩子是非判斷力與多向思維。
5. 閱讀是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報刋及有關敎育的雜誌常有介紹家長“陪太子讀書”成功的事例。師長要想方設法,使孩子越來越喜歡閱讀。當孩子養成閱讀習慣以後,不用有人在身邊監督,就可以踏實鑽硏任何高、精、尖學問。
家長身為孩子的第一位閱讀敎師,在與孩子一齊閱讀之中,家長也會有所獲,亦加強了親子關係,使家庭生活溫馨、和睦。也為建構和諧社會培養了一個好公民、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甚至是社會上的棟樑之才。
閱讀本是一種自由和愉悅的體會,只有在自由和愉悅的狀態下,才是眞正意義上的閱讀的主人。古語曰:“情動而辭發”,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閱讀也是一種享受。
身為敎師者,在敎學工作中,為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而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是我們的職責。如果家校合作配合好,大家為提升本澳閱讀風氣而努力,那麼三年以後(PISA2012),本澳學生的閱讀素養定會有所提升。
石 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