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發展競技體育的文化價値
李嘉曾
澳門發展競技體育的文化價値
當四年一度的亞運會於澳門回歸祖國十一周年前夕、在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廣州舉行的時候,澳門終於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賈瑞代表澳門出征第16屆亞運會,奪得男子刀術棍術全能項目金牌——這是澳門代表團參加亞運以來獲得的第一塊金牌,所以彌足珍貴。在歡慶這一歷史性突破的同時,不少人也在思考一個問題:澳門是否應當發展競技體育?
弘揚永遠超越的拼搏精神
奧林匹克運動會有一句家喩戶曉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強。這個格言,是對競技體育深刻內涵的高度概括。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創始人、法國敎育家皮埃爾·德·顧拜旦對此有更為詳盡的說明:“奧運會最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而是奮鬥;但最本質的事情並不是征服,而是奮力拼搏。”
無數運動員在競技體育的賽場上奮力拼搏的事跡,往往比他們的比賽成績給人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在第16屆亞運會結束後,被觀衆評選為最感人運動員的,不是奧運會受傷引退兩年後毅然復出的110米欄三冠王劉翔,不是在男子羽毛球世界頂尖賽事中實現大滿貫的林丹,也不是女子舉重53公斤級比賽中打破抓舉和總成績兩項世界紀錄的李萍,而是香港女子自行車運動員黃蘊瑤。那天,在場地自行車比賽女子計分賽中,發生了七輛自行車連環相撞的不幸事件。黃蘊瑤摔倒後受到嚴重撞擊,造成了肋骨骨裂。可是她堅持繼續參加比賽,直至衝過終點並獲得銀牌。站在領奬臺上,這位堅強的姑娘失聲痛哭,觀衆也為她的頑強精神所感動,並給予她最高的評價。
正是運動員這種永無止息的拼搏,使競賽成績不斷提高,也進一步展示了生命的價値。人究竟能跑多快、能跳多高、能有多麼強壯?誰也不能斷言。男子100米賽跑是奧運會田徑賽場上最令觀衆關注的項目,因為它會在轉眼即逝的10秒鐘左右的時間裏產生世界飛人。跑得最快的世界飛人能用多短的時間跑完100米,或者說跑完100米所需時間的極限是多少?誰也無法預料。有據可查的最早男子百米世界紀錄,是美國運動員利平科特1912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創下的10秒60。以後陸續有人打破這一紀錄,將近半個世紀之後的1960年,才由聯邦德國人阿明·哈里將成績提高到10秒整。1988年美國運動健將卡爾·劉易斯在漢城奧運會上將百米紀錄提高到9秒92。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牙買加選手烏薩恩·博爾特跑出9秒69的空前優異成績,而到了2009年,他竟然又創造了9秒58這一令人不敢相信的新紀錄。雖然成績的提高越來越慢,但永遠不會止步。競技體育成績的不斷提高、不斷超越,正是通過運動員們前赴後繼的不斷拼搏才得以逐步實現的。
至於殘疾人運動員在競技賽場上奮力拼搏的表現,往往感人至深。由於生理上存在着缺憾,殘疾人參與競技體育要比正常人付出更大的代價。2010年12月12日廣州殘疾人亞運會聖火點燃儀式的一幕令人終身難忘。男女兩位各缺失一條腿的運動員相互支撑默契配合,艱難卻又執着地攀上陡峭的岩壁,終於將聖火點燃之時,全場觀衆的心靈無不為之震撼。從殘疾運動員忘我拼搏的事跡中,我們汲取了更加強勁的精神力量。請相信:當難能可貴的拼搏精神得到進一步弘揚而成為時代精神重要組成的時候,什麼樣的奇跡都能創造出來。
倡導精神需求的社會風尙
競技體育具有很強的觀賞性,足以牢牢抓住一大批觀衆的眼球。美國NBA職業籃球聯賽一個賽季的觀衆人數通常都超過幾個億,單是2010年6月17日晩收看洛杉磯湖人隊和波士頓凱爾特人隊決賽實況轉播的電視觀衆就達到2820萬人。世界盃或英超、意甲足球聯賽的觀衆就更多,有人估計一次世界盃的觀衆總數可以達到10億人次。就拿澳門來說,儘管高層次、高水平的賽事不多,但是屈指可數的格蘭披士大賽車、世界女排大奬賽澳門站比賽等已經足以吸引成千上萬的觀衆。
競技體育具有很強的導向性,能夠對社會的許多層面產生深刻的影響。美國NBA職業籃球比賽是一項風靡全球的賽事,對靑年人,特別是美國靑年一代幾乎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許多靑少年,特別是黑人靑少年,在中學階段就立志當NBA明星並且自覺地刻苦訓練。他們中的佼佼者確實有機會通過選秀成功而一步登天,從此走上令人羨慕的職業籃球生涯。澳門一向是博彩業一業獨大,年輕人選擇職業的自由度較小。一旦大力發展競技體育,對運動員、敎練員和相關職業的需求就會大大增加,有望吸引一批條件適合的靑少年走上從事體育業的職業生涯。這對於調整和改善澳門的產業結構必定有所裨益。
對於澳門而言,發展競技體育還有一個重要意義:增強自信心與凝聚力。澳門儘管地域很小,但是在經濟實力、歷史內涵和文化底蘊等方面都無愧於特區的稱號。可惜的是有些方面太弱,與特區的形象很不般配,競技體育水平即為一例。不必去說奧運會了,就是在以往的歷屆亞運會上,澳門代表隊要獲得一枚奬牌也是奢望。等而下之的首屆東亞運動會上,澳門男子足球隊先是同韓國派出的大學生隊比賽,以零比十二的戰績落敗。接着同日本靑年隊交鋒,竟然以零比十九的懸殊比分潰不成軍。彼時彼地,任何一個有自尊心和榮譽感的澳門人都會坐臥不安,甚至無地自容。難道澳門要在競技體育領域表現得那麼低下嗎?賈瑞為澳門獲得亞運會首枚金牌以後,特區上下曾經掀起了一股崇尙進取、激勵奮發的熱潮,但願這種健康的精神面貌能夠持久延續而蔚然成風。
須知體育是沒有國界(區界)的,大膽而謹愼地引進優秀人才,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發展競技體育的成功經驗和必由之路,澳門沒有理由猶豫和退縮。澳門人需要經濟繁榮,更需要精神富足。讓我們從大力發展競技體育做起。
李嘉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