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管理公交優先孰先孰後
澳大辯論交通事務
“車輛管理”、“公交優先”政策推行孰先孰後,引起社會廣泛討論。交通事務局與澳門大學廣東話辯論隊昨日中午將此一議題搬上澳大的辯論台,由學生代表正反兩方辯個道理。
需時相若選擇公交
支持“澳門政府應先改善公交,再實行車輛管理”的正方認為,先改善公交,居民才有選擇空間,若先實行車輛管制,面對車稅、泊車費增加,大衆起初時會因為經濟成本而停用私人車輛,改用公交服務,但面對等車難、搭車時間長等問題,不久居民會寧願多花點錢,亦會用回私人車輛,屆時車輛管理政策只會“兩頭唔到岸”,改善公交才能有效管理車輛。隨着巴士服務的完善,形成完善公交系統,居民多了選擇機會,不論使用公交或私人車輛都可快捷到達目的地,屆時再實行車輛管理,大衆自然會選擇成本較低的公交服務。
認為“澳門政府應實行車輛管理,再改善公交”的反方指,車輛管理及改善公交密不可分,但車輛管理須在公交服務完善後才能發揮功效。主張先管理車輛並非因為公交無法改善道路擠塞,而是澳門地小人多、平均每三人一輛車,保守估計至二○二○年澳門車輛達卅二萬輛,在這片僅有限的土地,面對人口高企的問題,除了要求萬九公屋,是否還需要求萬九泊車位?
正方反駁,公交與私人車輛是替代品的概念,當公交與私人車輛同樣具便捷效果,大衆自然會選擇便宜的巴士服務,屆時再實行車輛管理,除可增加居民的接受程度,亦可大大減少推行新政策為居民帶來的影響。
不勝負荷服務何談
反方指出,本澳現時已有巴士車資優惠,但並沒有如正方所言自然吸引居民乘搭巴士。近年經濟好,居民要買車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面對車輛每年增長達百分之六十五,再不限制車輛,巴士增加班次亦無法改善公交服務。明白到每人都希望“準時返工、即時收工”,但澳門已負荷不了更多車,必須改變居民現有生活習慣,實施車輛管理,公交改善才會成功。
正反雙方雄辯滔滔,各有理據。經議員何潤生、澳門大學新聞及公共傳播課程主任林玉鳳、時事評論員湯耐冬評分,最後由反方“澳門政府應先實行車輛管理,再改善公交”勝出。但評判強調,這並非代表公交政策就要先實行車輛管理,而是代表這個政策需要由社會共同討論,辯出道理、方向,使公交政策的推行更順利。
廣泛討論出謀獻策
交通局長汪雲說,以辯論探論社會關心的交通議題是新嘗試,當局希望以正反兩方的論點作引子,讓大家深入思考最適當的公交政策安排,以達致改善澳門交通狀況的最終目的。他指這是個推動青年以及社會廣泛討論交通議題的試點,歡迎有意了解陸路交通政策的團體與交通局聯絡,或參與公衆諮詢會,共同為本澳的交通發展出謀獻策。
他表示,交通局至今共收百多份有關陸路交通政策的書面意見,另外還有不少網上意見,多反映出大衆對整體陸路交通的關注點正是集中在“車輛管理”及“公交改善”等方面。
議員何潤生認為辯論是個讓青年關注政府施政的好形式,政府未來應多推動,亦呼籲青年繼續關注澳門的發展,參與社會,為澳門作出貢獻。
本報記者 蔡美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