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價年升三成部分更升四五倍甚至十倍
中藥材價暴漲市民捱貴藥
擁有四千多年歷史的中醫藥,具備各種療效,廣受居民使用。然而,在內地通脹,種植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及有小部分藥販囤積居奇等因素影響下,中藥材價格持續飆升。澳門中藥業公會(中藥研究會)會長關樹權表示,本澳近一年的中藥材價格平均升幅達百分之三十。居民捱貴藥,中藥店、中醫診所生意亦受影響。幸臨近新年,商販促銷,中藥材價格回落一成,居民稍有喘息空間。由於價格上漲刺激、農民種植及市場因素等,預期未來一段時間中藥材不會出現大幅漲價。
部分藥材漲價六倍
關樹權指出,中醫文化源遠流長,現代中醫不斷發展,更為世人所推崇。中醫藥治理講究“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按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不同四季,抑或風寒暑濕燥火的氣候現象,用藥皆不盡相同。較之西醫的治療方法,中醫由整體觀念出發,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更着重於生理、病理、診法、治療和養生等方面。
中醫藥裨益顯著,為不少人保健、治病的選擇。惟隨着內地通脹、人民幣升值,各類產品、食品貨價飆升,中醫藥品亦不能倖免。中醫藥種值需時,與天氣變化等因素息息相關,加上到城市工作的藥農日增,藥農買少見少,其升勢近年持續出現。近一年,除少數中藥品種外,大部分藥材均出現漲價情況。去年三月份中藥材開始升價,年中稍有回落,惟至九月再現升勢,部分藥材升幅顯著,五加皮、補骨脂及太子參等升價四至六倍。各種藥材近一年平均升幅約百分之三十。
價格上升原因衆多
談及中藥材價格上升原因,他指近年中草藥種植面積減少,加上氣候反常持續,不少品種產量受影響;通脹造成肥料、工人薪酬及運費等種植成本增加。此外,近年中藥需求量增大,小部分農販為謀更大利潤,囤積居奇,也是藥價攀升的原因。他舉例,有蒙古出產的辣椒當地售價每斤九毫,但在藥販、托運商層層影響下,在深圳每斤賣五元。“某種中藥年銷三百噸,但年產量祇有二百噸,藥販就會炒起藥材,或囤積居奇,待價而沽”。
以金銀花為例,由於近年出現不同流感,加上需求量大增,多年前每斤僅售十餘元,現時飆升至每斤八十元;山東銀花每斤更要二百元。面對種植成本不斷上升,有商人轉到其他發展中國家種植中草藥,藉以減省成本。藥價居高不下,居民難免捱貴藥,唯有減少購買,或將貨就價以廉價中藥作替代品。而中醫藥業者加價應對,每劑藥一般升價十元以上,致求診、購買中藥者有所減少,業界生意受到影響。為減省居民開支,業者處方時盡量調整藥材組合。
近期不會大幅漲價
他補充,經過去年一輪的升勢後,臨近農曆新年,中藥價格近期出現百分之八的回落。他並認為生產技術的提升、市場需求及漲價吸引農民種植等關係,預期未來一段時間中藥材不會出現大幅漲價。由於中藥材價格與市場供求息息相關,他相信政府難推出措施緩解情況,建議若藥材漲價顯著,居民非必要可減少購買量,或選擇功效近似的代替品,待價格回落再入貨。
本報記者 鄭振東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