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護老者
街總社會服務辦公室副總幹事劉詠詩指出,政府和間民間社團雖然開辦了多項不同類型的長者服務,包括安老院舍、日間長者中心、平安通、家居支援服務等,可惜宣傳不足,長者並不知悉相關服務,服務未能完全照顧使用人數。
長者家居支援重要
以平安通為例,開通兩年服務人數僅一千三百人,按服務判給要求,下年服務人數需達二千八百人,平安通預計,今年三月服務人數將可達一千八百人,仍與合同要求的服務人數有一定差距。
平安通是支援獨居長者,當遇上家居突發意外,可致電平安通服務中心,獲工作人員支援。在寒冷天氣和節日,平安通工作人員會主動致電使用服務的長者,了解其身體狀況,也送上節曰問候。對長者起著家居支援和情緒支援的雙重意義。
平安通未來會將服務對象由無親人或親人居住得較遠的獨居長者擴展至與家人同住一區的長者,劉詠詩指出,該部份長者認為與子女住同一區,有照應,沒有考慮使用平安通,很多時忽略了子女需要工作,一旦遇上突發事件無法立即作出支援,釀成失救。她相信,透過針對服務對象的深化宣傳,可望提升平安通使用人數,擴大使用人數,減低家居意外失救情況。
除了獨居長者,政府還需要考慮與家人同住的長者,以及護老者、家人的精神和社會服務支援,如對家人在照顧長者上要注意點的培訓、關注家人精神壓力,以及長者精神壓力,不可忽略對護老者的照顧和支援。
對護老者的支援不是僅僅向個人的支援,實際是對家庭的支援。目前,社會上對這批護老者的支援甚少,坊間該類的工作坊不多,尤其指出,沒有考慮為外藉家藉提供相關的知識的講座,由外籍家傭照顧的長者一方面要與外籍家傭言語不通,沒法得到合適照顧,另一方面又令外藉家傭承受壓力。劉詠詩希望,社團和政府能加強對護老者的支援,包括護理培訓、以及對護老者的情緒輔導針對該方面工作,社會服務團體、中介事務所可以為外籍僱員舉辦長者照顧技巧,以及一些慢性病、長期病照顧的講座和短期課程,使外籍家傭、家人可以獲得相關知識,從而更好地照顧長者。
劉詠詩指出,要留意長者以什麼形態生活,方可針對長者服務需求作出服務的轉變。建議政府要關注長者住屋,為長者提供不同層次居所,也讓長者可以選擇合適的居所,對沒有自理能力的長者則提供院舍服務。今年施政明確提出衛生中心將設老人專科,照顧長者身、心健康,劉詠詩還希望政府能關注本澳患失智症的長者,透過社工局進行統一評估,讓該部份長者可獲完善的照顧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