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洲社屋配套未顧及長者
【本報消息】青洲大型社屋相繼落成並陸續入伙,但周邊的交通、活動空間、購物、醫療、社會服務等社區配套設施卻遲遲未能跟上,區內居民尤其是長者每日均備受“購物難、看病難、外出難、活動難”等問題困擾。有長者為改善這些社區問題四處奔跑,向相關部門反映意見,發揮餘熱,希望為改善社區居住環境出一分力,卻未獲及時回應。面對社會人口老齡化,街總青頤中心主任馬佩雲促請特區政府,應以適合高齡人口生活的空間規劃出發,統合跨部門做好大型社屋社區各項配套設施,優化長者居住、交通、醫療、休憩空間等,為他們創造宜居的社區環境。
出行活動諸多不便
華容叔與水生叔以前分別住在黑沙環及羅必信夫人大廈的老人宿舍,所在社區商舖林立、巴士路線多,購物和外出都很方便,街坊鄰里更經常在社區休憩場所內暢聚閒聊。因應特區政府的舊區重建及拆卸重建舊社屋等發展規劃,他倆去年獲房屋局安置入住青洲區新落成的長者社屋“青松樓”。大樓大部分住戶都是“七老八十”的高齡長者及長期病患,他們每日都需走到自來水公司乘坐巴士往台山街市買餸,或轉車往山頂醫院看病,出行十分不便。
青松樓對開的鴨涌河馬路沿岸休憩區雖設有一些簡單的運動設施,但社屋大樓與休憩區之間隔着兩條雙線及三線行車的馬路,該路段是跨工區的主要出入口,每日有不少大型車輛呼嘯而過,但行人過路設施如斑馬線卻不足,對有意到休憩區活動的長者,特別是身體殘障者來說舉步維艱,最後他們寧願足不出戶。
從高齡者角度規劃
搬進青松樓已有六個月的華容叔及水生叔,看到整個青洲社屋社區除了旁邊有新的社屋完工外,困擾他們日常生活的“購物難、看病難、外出難、活動難”等問題依然沒有改善。早前他們已向相關部門提出意見,希望在區內增加到各區特別是到山頂醫院的巴士路線,以及在周邊空地增設休閒和綠化空間,加設椅子、運動設施和花圃,善用空間。同時希望當局盡快開放青洲大馬路與何賢紳士大馬路交界天橋底的門球場,供區內長者使用。
另據悉,早前青松樓廿五樓發生火警,不少住高層的長者被疏散到十四樓防火層。但經此一役“走火警”,不少長者發現大樓內的設施並不切合他們的需要:走火樓梯只有單邊扶手,走火警時容易摔倒;防火層沒有廁所,有長者更因此失禁尿濕褲子。
馬佩雲反映,現時的長者社屋,除了一些煙霧監察器、平安鐘等無障礙設施外,其他配套與普通的社屋沒甚區別,如要適合長者居住,還有不少改善空間。因此,建議政府在規劃發展長者社屋及周邊配套時,應多從高齡者身體狀況出發思考生活空間規劃,統合跨部門加強協作,因應高齡長者實際的居住和生活需要,優化社屋居住、交通、醫療、休憩空間等,為長者營造宜居的社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