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統整廟宇節慶弘傳統文化
【本報消息】文化局官員近日呼籲團體積極梳理節慶內容,向當局及國家申報成非物質文遺。理工學院副教授林發欽稱,把廟宇節慶串連推廣,為大勢所趨,可依時序將全年不同的廟宇節慶活動統整,以小冊子、書籍、視頻和網站等形式向公衆宣傳,帶動文化與旅遊業發展。倘團體獲政府支持創設本土教育資源庫,有助強化居民與遊人對澳門的認識。
林發欽表示,澳門有近五十座不同的廟宇,惜對內不為居民認識,對外未能發揮應有功能。多座廟宇因歷史之故,產權和管理權分屬不同的機構,且各有自身的節慶活動和管理傳統。長期以來,文化部門對廟宇的管理,主要體現於保護十多所重要廟宇建築和不定期修繕,較少關注節慶活動。
目前,本澳廟管團體十年如一日地對相關廟宇行使管理權,盡忠職守,對保存文物和弘揚中國傳統宗教文化作出重大的貢獻。然而廟管絕不是每天定時開門關門、暮鼓晨鐘、清潔打掃如此簡單,應設法將廟宇文化融入社區生活,促進旅遊事業發展,設計系統的年度管理計劃,提升管理水平,故廟宇之間加強合作,為實現上述良好管理的基礎。
林發欽指出,長遠來說,透過各廟管團體之間的合作,依時序將全年不同的廟宇節慶統整起來,透過資料整理、口述採訪、錄影、攝影等方法記錄澳門豐富多彩的廟宇節慶活動,以小冊子、書籍、視頻和網站等形式向居民和旅客宣傳澳門各座廟宇節慶,有助弘揚傳統文化、促進旅遊業發展。
此計劃應以嚴謹的學術研究為起點,透過對不同文獻的深度發掘和互證,全面調查和梳理廟宇的起源、歷史掌故、傳統信仰和民俗節慶等旅遊資源,再輔以實地考證和口述訪談,搜集大量相關的古今圖片,以簡單生動的語言,圖文並茂,將成果整理成書籍、多媒體光碟和網站等,既保證研究成果的學術性、嚴謹性和準確性,又使研究成果具通俗性、可讀性和推廣性。
文化局澳門博物館已向團體廣泛徵集申報非物質文遺方案,也歡迎居民踴躍發表意見。
據北京專家指,如媽祖信俗(賀誕神功戲及祭祀儀式)、土地誕、哪吒誕節慶等,均具條件晉身國家級非物質文遺名錄。
林發欽坦言,澳門既有豐富的傳統節慶活動,加以整合資源必有助傳承。倘團體獲政府支持下創設本土的教育資源庫,並廣泛推廣,透過師生之間善用,可推進澳門鄉土教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