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源投放與財政開支掛鈎
2011年02月20日
【本報訊】教青局昨就「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諮詢文本舉行首場公眾專場說明會,會上多位與會者關注本澳教育投入會否與GDP掛鈎,教青局強調,政府在過去數年對教育投入不斷增加,未有減少。當局認為教育資源投入與政府財政預算開支掛鈎,才能從制度上令教育投入更有保障。
「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諮詢文本公眾專場說明會昨在教青局舉行,與會的家長及教師分別就初中留級率偏高、教育投入應否與GDP掛鈎、如何發展優質官校、吸引本地學生留澳升大學、有效推動家校合作及本澳可否設立統考制度、當局會否統一各校的教學課程等問題踴躍發言。
教青局教育研究暨資源廳廳長黃健武回應表示:過去數年本澳GDP增長率浮動較大,容易受到外圍因素影響而大上大落,教育投入應有一定的保障,不應因外圍因素而影響教育投入的穩定性。又強調特區政府在過去數年對教育投入不斷增加,未有減少。
「十年規劃」助學習成功
黃健武稱:當局考參國家教育發展綱要,如廣東省對教育資源的投入是採用與政府公共開支比例掛鈎的方式制訂,經考慮後,當局偏向教育資源投入與政府財政預算開支掛鈎,以便從制度上令教育投入更有保障。
澳門教育公平性方面,黃健武表示:澳門是世界首個本地學生不會因家庭經濟問題而影響就學機會。「十年規劃」諮詢文本提出要促進學生學習成功,減底學生的留級率。
然而不是學校降低學習要求就能令留級率減低,相信社會亦不會降低學習標準以遷就留級率。政府未來亦會在課程及評估制度上多下功夫,藉此合理評估學生整體學習表現。
至於統考問題,教青局顧問郭曉明表示:統考包括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是升大入學統考,另一個則是對學生能力的評估。統考尤如雙利刃,有利亦有弊,澳門學生要朝多元化方向發展,學習更要多元,要走出澳門,擴闊視野,汲取不同國家及地區的教育知識,故不宜制訂一個統一的考試將學生困死在澳門。
他認為,中、小學不適合設統考制度,但可透過非強制性的評核試,如「PISA」評核學生學習水平。
當局目前正進行課程框架諮詢,訂定每個學習階段的課程規劃及時間分配,同時對本澳過去的課程大綱進行檢討,希望未來建立課程認定機制,令教學課程具有本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