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期近尾聲集近百八份意見
十年規劃需細緻方案訂日程
【本報消息】諮詢期時長兩個月的《非高等教育十年規劃(二○一一至二○二○)》進入尾聲,教青局至今收集到近一百八十份意見,三分一集中在培養學生能力適應未來發展上。局長蘇朝暉認為未來有必要細化操作方案及訂定詳細時間表,經過首次諮詢後修改的文本稍後將交教委討論,有需要時不排除有第二階段的討論期。
關注學習適應能力
自一月三日至三月四日的“十年規劃”諮詢期,至此透過電郵、信函、諮詢會、媒體等收集一百七十七份意見。蘇朝暉介紹,當中三分之一的意見集中於促進學生學習成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方向上,充分顯示各界對下一代的關注。其他意見分佈於學校教育多元化、課程改革、消除幼稚園小學化、降低留級率、教師提升水準、加大資源投入與經濟指標掛鈎、保障教育用地的土地供應等,各抒己見。
當中教青局尤其有意見要求細緻化“十年規劃”的具體操作方案,及制訂具體的日程表,蘇朝暉同感規劃要配合特區政府在教育發展上的定位,將過去經驗和現實情況結合,實踐的時候確實需要提出更具體細緻的步驟。但是在“十年規劃”的文本中一次性呈現,抑或在往後施政方針及各類政策文本中再分類宣示,他認為有不同的途徑,可繼續商榷。
或有第二次諮詢期
對於有意見指兩個月諮詢期過短,蘇朝暉相信,教育有心人不消半天時間即可閱讀完畢文本,稍經消化後再結合個人經驗將意見訴諸政府,為期兩個月的諮詢期足夠。選擇於諮詢期末端才舉辦公衆專場說明會,是希望公衆經過一定的認識、理解、消化後,將意見更好地回饋政府。待結束諮詢期後,當局將認真整理結果,並向公衆公開,經過教委會討論將部分意見吸納於文本調整中,倘委員認為調整後的文本仍須繼續諮詢意見,以科學研究、共識為本為原則,不排除推出第二次諮詢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