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康委員會首會議論施政計劃
容光耀:按殘評數據回應需求
【本報消息】復康事務委員會本年度首次會議昨舉行,討論今年復康服務的主要施政計劃、殘疾人士衛生護理服務。委員會副主席容光耀表示,有望年內落實的殘評制度,有助當局更好掌握本澳殘疾人口,當局並將續檢討施行情況,為日後在公屋、社區內和新填海區設置的復康設施提供規劃數據,回應更多殘疾人士的需要。
優化服務提升效能
會議昨日上午十時在法律改革及國際法事務局會議廳舉行,社會文化司司長、復康事務委員會主席張裕主持,多個政府部門、社服機構代表出席。議程包括引介本年度社會工作範疇有關復康服務的主要施政計劃;衛生局引介殘疾人士衛生護理服務;引介《殘疾津貼及殘疾人士免費衛生護理服務的制度》法律草案等。
會後,委員會副主席、社工局代局長容光耀表示,會上,引介今年施政報告中,特區政府強調社會服務的建設及籌劃工作,通過優化現有服務和規劃各項新服務,達至提升社會服務的效能。復康服務主要施政計劃包括:法律修訂及殘疾人士權利公約推廣、復康服務與計劃方案、家屬支援服務、協調機制及研究工作等。
殘津毋須資產審查
為體現澳門特區對殘疾人士的關懷,確保其取得適當的支援,政府將向接受殘疾評估分類分級的人士提供津貼、免費醫療等。殘津屬社會津貼,申請人毋須接受收入或資產審查。由社工局處理申請,法案建議殘津每年發放一次,將向輕度或中度殘疾人士發放普通殘疾津貼,每年六千元;重度或極重度的殘疾人士發放特別殘疾津貼,每年一萬二千元。未滿四歲者,相當於特別殘疾津貼的金額。另外,建議根據法案所定條件,按申請人的具體情況向有關人士額外發放○九年及或一○年的殘疾津貼。
落實殘疾分類級制
容光耀表示,殘疾分類分級制度的落實,有助當局更好掌握本澳殘疾人士的數據,為本澳復康服務作重要參考,當局亦會持續檢討制度實施過程的不同問題,預計制度實施後,將可更準確掌握本澳殘疾人士分類、居住分佈等情況,為日後在公屋、社區內和新填海區設置的殘障設施提供規劃數據。
會議上亦分享了委員會於去年十月十七至廿三日,組織交流團到北京及上海,拜訪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參觀博愛醫院、北京市西城區殘疾人聯合會、“希聯圓夢”手拉手職業復康中心、溫馨家園、天翼殘疾人職業教育培訓中心,聾兒復康中心及院光心園等機構,了解內地復康服務現時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