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隱隱於土地廟
要數《西遊記》裡面出鏡率最高、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神仙,土地公公一定榜上有名。每當孫悟空師徒經過一個地方,大聖爺金剛棒一頓地,必有一位作地主式打扮的土地公公,急急忙忙,有時連帽子都還未戴好就從地裡旋身而出,慈祥地喊一聲:“哎喲,大聖爺您來了。”
土地爺,作為民間信仰之中與百姓最接近的地方保護神,人們相信他會保佑百姓身體健康,闔家安康。於是,土地總是被人們塑造成和藹可親的老公公形象,甚至攜同樣和眉善目的土地婆婆一起出現。澳門的土地信仰十分普遍,這位最接地氣的神仙,大隱隱於大街小巷的土地廟裡。每年農曆二月初二日(二○一一年即明天三月六日),是最熱鬧的土地誕,就讓我們走訪沙梨頭土地廟、下環福德祠及雀仔園福德祠,感受最有氣氛的澳門傳統節日。
土地公公的生日派對
新年過後,土地誕是澳門民間最大型的節日,非常有地方特色。沙梨頭土地廟、下環福德祠及雀仔園福德祠建廟歷史悠久,每逢土地誕的日子,七彩的花牌樓高高聳立在土地廟前,還有邀請港澳的大老倌來演神功戲酬神,又大排筵席,讓街坊老人家聚首一堂,看看戲吃吃飯,氣氛古樸又熱鬧。
而土地誕的節日也由來已久。到底土地公公的生日與我們有甚麼關係呢?為甚麼我們會大肆慶祝呢?據《香山縣誌》載:“二月上戊祭社,燒大彩爆竹。”因為先民們覺得地載萬物,取材於地,所以歷史上的二月二日土地誕,各鄕村民都大肆操辦,以祈求地潤萬物,五穀豐登。
歷史最悠久的土地廟
沙梨頭土地廟是澳門最大的土地廟,建於清乾隆年間(一七三六~一七九五),迄今已逾二百年,可謂充滿歷史故事。南宋末年宋帝趙昺曾避元兵至澳門沙梨頭海灣(舊稱淺灣),如今的沙梨頭土地廟內有一塊“永福古社”橫匾,“永福”乃宋帝趙昺陵墓之名。可想而知其歷史淵源。
沙梨頭土地廟所處的地形原是海邊,後接白鴿巢公園山丘,所以廟裡岩石錯雜,彷彿神仙洞府,令人有尋幽探秘的感覺。這裡除主殿奉祀土地神外,還有醫靈殿、聖母先鋒殿、水月宮(觀音殿)、醫靈大帝、梨山聖母、觀音菩薩、佛祖、泰山石敢當等等,猶如政府聯合辦公地點,一次過滿足信衆所有要求。每逢土地誕,這裡花牌排得滿街都是,彩旗飄飄,香火鼎盛,還有舞龍舞獅,即使是不拜神燒香,也値得來感受一下氣氛。
下環街福德祠
土地公公又稱“福德正神”,河邊新街的下環街福德祠,祠廟的門口、兩側長廊簷首,均有吉祥題詞,彩繪牆頭,是間極有小城特色的古廟。下環福德祠建於清同治七年八月(一八六八年九月),至同治十年七月十八日,因風雨為災,把廟宇毀於一旦,坊衆集資於同年十二月重建。在未建祠前,坊衆恭逢神誕,就在街上搭棚慶祝;而壇立另一街道,位當交通孔道,地方狹小,坊衆以其“不足壯觀瞻,亦難以隆禮祀”,乃捐資建祠。祠內保存不少舊文物,其中有建祠前的香爐、神桌。
在土地誕期間,下環街福德祠廟前的空地,會舉行“搶花炮”的慶祝活動。花炮就是紙紮的神龕,有的叫丁財兩旺,有的叫如意吉祥等等的好意頭名字,再把逐個名稱寫在繫有鐵環或銅錢的小紅布條上,然後分別藏在炮竹內。到了擇定時間,主持燃點炮竹,內藏的鐵環或銅錢彈上空中之後,小紅布便徐徐飄下,在場善信便蜂擁上前,互相爭接。奪得小紅布的善信,便可按紅布條上的名稱,到廟內恭請那座紙紮的神龕回家供奉。翌年誕日,該善信亦照樣紮作一座花炮送回廟中,稱為還炮。這些習俗現今已經式微,不過到了節日來參觀這裡的各種神功戲及儀式,也別有味道。
雀仔園福德祠
雀仔園的福德祠,就是“廟小菩薩大”的最好典型。它位於雀仔園林立的衆多小食店和水果檔之間。驟眼看去,低矮平房,面積狹小,加上長年的香火煙薰,黑沉沉的外貌,讓你絕對想像不出它節日時的華麗莊嚴。進入拱形廟門,經過天井,右為神殿,左為公所,外牆有灰塑畫,古色古香;殿門陳列儀仗牌,莊嚴肅穆。該祠建於清光緖十二年四月,即一八八六年五月。祠右鄰原是一塊空地,年前加建三層高會所,下層設計特別,用作舞台,供演戲之用。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土地誕”,高大的花牌總是放得遮天閉日,紅色的彩燈通明,非常有懷舊氣氛,難怪不但吸引本區街坊前往膜拜,即使遷居別區的老街坊也會回來上香,反映了傳統的“街坊鄰里”精神。
沙梨頭土地廟
地址:澳門沙梨頭麻子街(坊衆學校對面)
開放時間:周一至日,上午七時至下午六時
巴士路線:26、26A
下環街福德祠
地址:澳門河邊新街
開放時間:周一至日,上午七時至下午六時
巴士路線:10、10A
雀仔園福德祠
地址:羅憲新街與馬大臣街交界(雀仔園街市附近)
開放時間:周一至日,上午七時至下午五時
巴士路線:2、4、5、7、8、8A、9、9A、16、12、18、19、22、25
撰文、攝影:李卉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