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社區化
盧山園
圖書館社區化
——芬蘭圖書館佈設對澳門的啟示
北歐的芬蘭,其敎育的成功,已得到世界公認;敎育也成為芬蘭最成功的出口產品,到芬蘭敎育機構取經的人員,可謂絡繹不絕。那麼,芬蘭敎育成功的秘笈到底是甚麼?這當中自然有很多的因素,如政府的重視與投入、敎改的定位等等,其中的圖書館社區化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據有關資料統計,芬蘭的圖書館分佈率是全世界密度最高的。在城市,幾乎每個家庭在走路範圍內都可以到達一所圖書館;至於偏遠地區,則由車載圖書(類似澳門的流動圖書館)供居民借閱。
圖書館社區化,只是方便了居民出入其間。要吸引居民(尤其是年輕人)常到圖書館,還需在圖書館的軟硬件上下功夫。《芬蘭敎育,世界第一的秘密》一書舉例說,位於赫爾辛基火車站旁的“Library 10”:舒適的躺椅穿揷在衆多的CD架中,牆壁上掛着色彩繽紛的大布偶。館內有三間專業錄音室、剪接室,還有提供開音樂會的場地,目的是讓年輕人自己能在此創作音樂。館方還會時常邀請較出名的詞曲作者與有興趣的讀者交流,而且其館員個個都是有音樂或資訊專業背景的,工作熱誠積極,充滿專業精神,能感染進館的年輕人。用其館長的話來說,就是“要從他們(年輕人)喜歡的音樂和電腦資訊議題開始,吸引他們來圖書館,讓他們玩音樂玩得專業、有成就,對資訊科技了解得更透徹,進而去閱讀有關音樂和電腦資訊的讀物,這就是我們成立的目的。”在芬蘭,諸如此類的創新圖書館還有很多。
為鼓勵更多人從小就接觸書籍,圖書館甚至會到醫院向新生兒的媽媽宣傳“帶寳寳去圖書館”。每當有小學召開家長會時,圖書館亦會派人到會做相關宣傳,讓家長知道圖書館資源可以如何運用。就如圖書館兒童部主任所言:“隨着電子科技時代來臨,紙本書籍受到很大的考驗,我們必須有更多活動吸引大家來圖書館。”
方便並且又具有吸引力,再加上到位的宣傳,入館的民衆自然不少。據二○○四年芬蘭官方統計,全國平均每人每年進圖書館約十三次、每人每年平均借書二十一本,這個借書量是世界第一的。民衆的頻繁進出圖書館和樂於閱讀,使得整個社會讀書求知成風,閱讀成了芬蘭全民的愛好,這種風氣自然而然地影響到學生。據芬蘭敎育部所作的調查顯示,有百分之四十一的芬蘭高中生最喜歡的休閒是閱讀,包括報紙、雜志、漫畫、小說、科幻等各種書籍。由此觀之,芬蘭敎育不成功都難。
反觀我們澳門本土,各類圖書館的數量雖然不少,但質素參差不齊。有的面積狹小;有的館藏過於陳舊,多年都沒能增添新品種;有的開閉館時間錯位,不能為普羅大衆提供服務。設置上也不均衡,政府在城市規劃上並沒有考慮圖書館的位置。館內佈置大多無特色無新意,尤其是對年輕人缺少吸引力;加上宣傳不到位,在不少市民眼裡,圖書館只是擺設,而甚少去利用。
芬蘭的圖書館都是由政府出資的,二○○五年,全部圖書館預算就高達十億零五百萬歐元,相當於一百一十多億澳門幣。芬蘭的人口約為澳門的十倍,澳門圖書館全年之預算能不能達到芬蘭的十分之一?這個問號應該是很大的。
如今,培養人才已成為澳門上上下下的共識,雖然人才成長的途徑很多,但是,如果能像芬蘭一樣,增加圖書館預算、平衡圖書館佈局、改善圖書館設施、增加圖書館功能,至少能讓年輕人都能在圖書館流連忘返,以讀書為榮,以讀書為樂。久之,澳門人讀書求知一定蔚然成風,那澳門的敎育就會提高很多檔次,澳門就不愁沒有人才了。
盧山園